葑门大街——葑门内外之三

标签:
文化葑门内外葑门大街苏大东校区 |
分类: 苏州夜话 |
葑门大街
——葑门内外之三
我楚狂人
一条十全街及其横街,葑门内基本情况都在其中了,现在应该是到葑门城外了。昔日葑门外很冷清,完全不是今天车水马龙的景象。
化城庵,在葑门外。宋绍兴四年(1134)僧普济建。
海慧庵,在葑门外石家汇(“湾”?)东。明万历四年(1776)天台僧如海购普利庵旧址建。初名海会。顺治十二年(1145)僧豁堂济岩改名“海慧”。咸丰十年毁。
普利庵,在苏州葑门外灭渡桥(按:就是“觅渡桥”的别名)。宋淳熙间(1174—1189间)僧永宁建,明隆庆(1567—1572)间僧广成重建。
现瑞庵,在葑门外二图。明弘治(1488—1505)间僧清修创建。天启七年(1627)僧照晗重修。
西隐寺,在葑门东,始建无考。建有郑白堂,郑元祐有记。按:郑元祐(1292——1364),元代著名学者。世称遂昌先生。
从这些情况看,葑门外旧日还不至于如我们儿时见到的那样冷清。
出葑门,就是葑门大街。昔日葑门大街是一条很冷清的街道,从城门口安里桥开始向东延伸,不远就消失在田野之间。没有什么世面,昔日葑门外的主要市面在葑门横街。
葑门大街的改变出现在苏大校区东扩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半叶,我在苏大东校区财经学院兼课讲授公共课《大学语文》。当时老友周秦的新居也在东校区,他的女儿周南尚幼。我兼课之余常常去周秦处蹭饭。所以那一阶段往来其间甚多。那时,东校区的东环路大门尚未建造,东吴桥下的东校区西大门也还没有开,出进都是从葑门大街中段银行学校附近的小路进入,那里有临时入校的通道。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专做学生生意的小吃店、小饭店、小书店、廉价服装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迎来了葑门大街的第一次繁荣。
苏州城东随着苏州工业园区的出现而彻底改变,葑门大街也成了沟通古城区与工业园区的一条通道,连接东环路。所以葑门大街也成了容易堵车的路段。自莫邪路开通,葑门大街的压力大减。
我们年轻时出葑门,大多是去黄天荡玩,一般是先出葑门走一小段葑门大街,然后折进街南的小弄,转入葑门横街,顺着横街向东,可以到达黄天荡、金鸡湖。现在黄天荡已经消失,金鸡湖已经成为洋气十足的城市湖泊。
昔日冷清清的葑门大街,今天想来,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