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说明朝科技5郑和张仪

(2017-11-23 08:18:09)
标签:

文化

明朝科技

郑和

张仪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简说明朝科技5

——明史札记补遗之一

我楚狂人

三、明朝科技名人小志1

1.郑和

关于郑和,我已经在前文《郑和下西洋之谜》中说得很详细了,这里不重复。说郑和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航海家,我想不会有异议。至于郑和宝船的设计师工程师已经很难查考,我们只知道这位工程的总指挥了。

上世纪末,我曾经到过太仓市浏河镇参观了郑和纪念馆,太仓市浏河镇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在纪念馆我真切感受到了郑和船队的舰船吨位之大,船只数量之多,船员人数之众,航行线路之长,都是教人咋舌的。即使在经济上算账,也只有倾国家之力才能办成的大事。

可惜啊,郑和以后,明王朝莫名其妙放弃了海权。这或许是朱明王朝最大的历史错误之一。

2.张仪

明代浑天仪的制造者张仪的资料暂未查到,但是从上文1439年,张仪建造了浑天仪,并置于京师。”的资料来看,应该是明代前期的人物。

浑天仪是浑仪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天仪发明者是西汉阆中(今属四川)落下闳(字长公),后又被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改进 而现在历史书往往把发明权归于名声更著的张衡。

汉代出现浑天仪,是古代中国天文学高度发展的标志。汉代已有盖天、宣夜和浑天等学派。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任太史令后,他更加勤奋地研核阴阳,终于妙尽璇玑之正。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完成了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星辰和日、月、五纬等等天象。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于是乎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件仪器被安放在灵台大殿的密室之中。夜里,室内人员把某时某刻出现的天象及时报告给灵台上的观天人员,结果是仪上、天上所现完全相符。

铜仪的两侧附有玉虬(龙)各一,吐水入壶,左为夜,右为昼。壶上分别立着金铜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更有妙者:台阶下还有内装机关与两壶相联的瑞轮、荚,靠着滴水的推动,依照月亮出入圆缺的变化,不停地旋转开合,表示着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动日历一般,可见这件浑天仪及其附器,与近世的假天仪有许多相似之处。

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主持者就是张仪。现在原物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世纪末,我带着我们语文组全体同仁去南京,专门去紫金山看了明代留存至今的浑天仪。

简说明朝科技5郑和张仪

简说明朝科技5郑和张仪

简说明朝科技5郑和张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