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留存的其他民间崇拜3

标签:
文化姑苏民间崇拜常熟留存烈武王高高琼 |
分类: 苏州夜话 |
常熟留存的其他民间崇拜3
——姑苏民间崇拜之八
我楚狂人
历史上谥号“烈武王”又姓高的人物只有一位,那就是北宋初年大将高琼。
高琼(935年―1006年12月26日
景德三年(1006年),高琼病逝,年七十二,追赠侍中。累赠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卫王,谥号“烈武”。宋神宗亲题其碑首为“决策定难显忠基庆之碑”。
高家是宋代著名将门。高琼祖上世代居于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及北京一带),五代时,其祖父高霸及父亲高乾受契丹派遣,出使南唐。南唐为嫁祸于后周,暗杀了高霸,并宣称是后周派人刺杀的,将高乾安置在亳州(今安徽凤阳东)居住。不久后,赵匡胤代周建宋,高乾遂摆脱南唐的控制,携家眷投向汴京(今河南开封),被授予中门使之职,并获赐田亳州蒙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涡北区泰山乡高庄)。高乾自此占籍蒙城。高琼少时凶猛无赖,沦为强盗,被抓后,将被斩首。时值夏雨滂沱,看守稍有松懈,高琼便挣断锁钉逃遁。先在后周王审琦部下为将。赵光义(即宋太宗)任京兆尹时,得知高琼勇猛有将才,便召来安置在帐下做贴身侍卫。赵匡胤见到高琼颇为赏识。后屡有战功。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任神卫左厢(《宋史》作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太宗巡师大名时,命高琼与日骑(骑军)右厢都指挥使朱守节一同任京城内巡检。
至道年间(995年—997年),改任保大军节度使,仍旧领兵,任镇州行营都总管。[22-23]
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即位后,加高琼为彰信军节度使,充任太宗山陵部署,后又复任并、代都部署。
景德元年(1004年)冬,萧太后与辽圣宗率精兵二十万,再次南侵,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北城,朝野震惊。真宗召集群臣议策,有的主张南迁,有的主张西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请真宗亲征。真宗畏敌,朝议难决。寇准出殿遇高琼,言明此事,高琼说:“国家临危,理当效死!”随同寇准上殿见真宗。高琼慷慨陈词:“宰相主战,实乃良谋。若避敌迁都,就一定会军心动摇。望陛下亲征,重振军威。老臣虽年近古稀,愿效力死战。”促真宗下定亲征的决心。
真宗起驾后,高琼与寇准二人不离左右,适时进谏,坚定真宗抗敌的信心。到了澶州南城,探马飞报辽军势盛。真宗惧敌,不想前进。高琼力劝真宗,拥其前行。到达黄河浮桥,真宗又想停留,高琼急令驭辇武士飞马前进,直抵澶州北城,请真宗全副仪仗登上城楼。城外宋军见真宗亲征,都高呼“万岁”,军威大振。
景德三年(1006年),同年十二月四日(12月26日),高琼在汴京建宁里的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二岁,获赠侍中。有司上言应该为高琼辍朝一日,真宗因其未曾犯错,特别为他辍朝两日。
嘉祐八年(1063年),宋英宗赵曙即位,册封高琼的曾孙女高滔滔(宣仁圣烈皇后)为皇后。经屡次封赠,高琼被赠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秦国公。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高滔滔被尊为皇太后。朝廷加封高琼为卫王。
熙宁九年(1076年),赵顼追赐高琼谥号为“烈武”。
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宋高宗下诏在杭州武林门内建高氏”五王祠”,内祀武烈王高琼、康王高继勋、楚王高遵甫、普安郡王高士林、新兴郡王高公纪一门五代。
乾道二年(1166年)二月,提举浙东高敏信顺从民意,祭祀五王,并附祀少保忠节公高世则。自高琼起,五世七人追封为王:高琼为武烈王,子继勋为康王,孙遵甫为楚王,重孙士林为普安郡王、士宏为武安郡王,玄孙公绘为咸宁郡王、公纪为新兴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