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维祠堂——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十九
标签:
文化姑苏儒教文化遗存张国维祠堂南社纪念馆 |
分类: 苏州夜话 |
张国维祠堂
——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十九
我楚狂人
苏州千年古街山塘街有张国维祠堂,其位置在五人墓以西不远,也就是南社首次雅集之所。原先张国维祠堂已经颓圮,近年得以重修。日前老友周秦教授曾于此雅集,发了几张照片。看来修得很不错。好像现在以“南社纪念馆”命名,有点反客为主了。
崇祯八年(1635年),时任巡抚都御史的张国维同巡抚御史王一鹗修吴江石塘,勘核全坍应修一千五十五丈,半坍二千八十六丈,平望西诸聚水缺,应筑内外塘七百六十丈,并修长桥(按:即垂虹桥,下同)、三江桥、翁泾桥。针对太湖洪水下泄不畅,于崇祯九年(1636年)上书请求开浚吴江县长桥两侧的泄水通道,“太湖翕聚众水,吴江仰承委灌分注吴淞、娄江以入海,其长桥七十拱与九里石塘一带诸水窦皆宣泄之分,必由今桥拱旁架浮图阁,淤遏水势,渐致闭塞,则拆卸不容缓,石塘诸窦年久亦多壅淤成陆,并宜一体开浚,以免农田之患”。《明史》云:张国维“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扞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张国维云:“惟吴泽国,民以田为命,田以水为命,水不利则为害”。又云:“臣搜泉兴浚,单骑驰驱,手口拮据,糜事不为。”“臣尝单舸巡汛,探溯河渠,各绘水图,括以说略。”积累了数十年治水之经验,写成并刊刻了一部七十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为我国古代篇幅最大的水利学巨著。《吴中水利全书》成书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该书先列东南七府水利总图十二幅,次标水源、水脉、水名等目,又记录了有关诏敕、章奏,包括宋、元到明崇祯时的有关治水的议论、序记、歌谣等,是研究苏、松、常、镇四郡的一部至关重要的水利文献。
《明史》云: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乃定战守赏罚格,列上严世职、酌推升、慎咨题等七事,帝皆报可。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崇祯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出都十日而都城陷。
以上见本传。
清顺治二年(1645年),张国维拥鲁王朱以海监国,总兵方国安叛降。午夜,张国维穿戴衣冠,向母诀别,从容赋《绝命书》三章,又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勿贻大母死,使吾抱恨泉下!”掷笔于地,付遗书于次子,投园池而死,年五十有二。
后人在苏州山塘街建造了张国维祠怀念其治水之德,崇敬其气节之隆。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社团组织南社第一次雅集就选择在张国维祠,实有反清之寓意。苏州城隍庙有张国维刻像,是为苏州历代城隍之一。
苏州其他名人祠堂甚多,但是往往有歧见,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