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423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澹台湖遗迹——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十二

(2017-06-30 07:03:26)
标签:

文化

姑苏儒教文化遗存

澹台湖

澹台灭明

分类: 苏州夜话

澹台湖遗迹

——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十二

我楚狂人

苏州城东南有天下名桥宝带桥,宝带桥就在澹台湖口,与大运河的交界处。澹台湖是一不大的小湖泊,说是湖泊,更像是宽一点的河道。实际上一度也成了大运河改道的航道。

澹台湖,因孔子门人澹台灭明而得名,说是澹台灭明曾经隐居于此。但是,除了这个湖泊名称,这里再无关于澹台灭明的遗迹。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论语》中多以其字子羽称之。春秋末期鲁国武城(即今山东泰安)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其为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澹台灭明主要事迹有这些,一是,因为貌丑,不为孔子认可,并断言他朽木不可雕因此传下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典故。二是,子游治武城,发现了子羽之贤,主要是发现了子羽的人品高尚,“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三是,子羽南游学到吴地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这让孔子十分感慨。

澹台灭明南游,应该早于言偃南归。因为澹台灭明南游是在孔子生前,而且孔子还听到了他成功的消息。而言子晚年南归,则是在孔子去世后二十年了。这两者年龄相仿,而澹台略长,成名略晚。这两者,在南方不会有交集。澹台灭明南游吴楚之地,主要事迹在南昌,但是不能排除其曾经在苏州一带活动过。何况,岁月久远,史料记载甚疏,不能以此排除其可能性。我以前在这个问题上的排定有些偏颇,这里做一更正。

孔门弟子,在苏州有传说的还有施之常,传说胥门外的大小施家弄就是施之常曾经隐居的地方,但是更无材料佐证了。出生于此的元末小说家施耐庵就自称是施之常的后代。施之常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附:我原先的文章

澹台湖考

——苏州地名考之二

我楚狂人

出苏州古城不远,城西南京杭大运河之侧,长虹卧波,这就是国宝级的建于唐代的江南第一名桥宝带桥。宝带桥建在澹台湖口,澹台湖由此汇入运河。

澹台湖向西,就是后开的绕开古城区,直通枫桥的运河航道。这澹台湖,有关的词条是这样说的:湖的命名与澹台灭明这一历史人物有关。澹台灭明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后来到吴国,在现在澹台湖的地方结庐修学。由于地理的变迁,澹台灭明当初结庐的地方陷落成了一个湖泊,故名澹台湖

澹台灭明,在《史记  孔子世家》中有记载,综合多方资料,大致是这样的: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人,孔子三十九岁。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其貌奇丑十分不喜,并断言他朽木不可雕。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澹台灭明是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没有受到孔子亲自教导的人。

澹台灭明的教学、学术活动是在南方,但是是在南昌,而不是苏州。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到达楚国,“从弟子三百人,设去就,名施乎诸侯”,现在南昌留下了许多有关澹台灭明的遗存和传说。澹台灭明是楚国开风气的人物,其教化一方之功不可没。但是,说澹台灭明到过吴地的也就是子游那段话里说起的一句,没有具体事迹和佐证材料。所以澹台湖就是澹台灭明隐居的地方,证据不足。这不像言偃,有言子墓为证,有上海郊区的奉贤地名为证,有据可考。而且澹台灭明这么大名头,如果真在吴中居住,自古以来吴中没有相关的祭祀场所和祭祀活动,也是说不过去的。

因此,关于澹台湖得名的由来,存疑。

澹台湖遗迹——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