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茅山道院——姑苏宫观之二十

标签:
文化姑苏宫观小茅山道院上真观下院 |
分类: 苏州夜话 |
小茅山道院
——姑苏宫观之二十
我楚狂人
小茅山道院位于东渚镇小茅山,小茅山属锦峰山的次峰,仅24.5米。现在属苏州科技城的范围。民间流传:“先有小茅山(道院),后有(穹窿)上真观。”据《吴郡西山访古记》载“下院(按:小茅山道院为穹窿山上真观下院,故有此说)设有真君殿(即茅盈、茅固、茅衷三茅真君),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朱珩海造炉一,俞君玉造炉一,康熙甲午(1714)朱云仲造钟一”。民国35年(1946)被烧毁。小茅山道院原有玉皇殿5间,真君殿3间,以及山门。香火极盛,每逢道教诸神诞日或打醮之际,信徒潮涌,烧香船只挤满河浜,延绵数里,夜间俯视犹如火龙,现山下火龙浜之村名由此而来。清代潘遵祁《小茅山》诗云:“岩花开遍映山红,路指中茅一径通。半晌明珠泉上坐,自携茶具煮松风”。
民国时期,小茅山道院由道长徐琴松主持。解放后,仅遗存的山门在70年代初铜矿首次探矿开采时被毁。2000年末,由茅山村原道长徐琴松之子徐振新发起,在原址小茅山东南麓规划重建茅山道院。作为穹窿山上真观的下院开放。如果这是上真观下院,则应是正一道。奉祀三茅真君也不奇怪,未必就是与茅山上清道有关。
道院规模不大,共三进。山门殿在前,玉皇殿居中,后面一排偏殿也有香火。山门殿内两侧,东为三茅殿,西为观音殿,此两殿后各又有附房。在主殿西有边门出,顺着一条围墙内的小径北去,能见一溜简易朝西的平房,所供奉的有“恩山大皇”、“太子大王庙”和“龙塘桥李仙人”等,这些都是民间崇拜,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淫祀”,但是好像不常见这些神道。乡间小庙,大抵如此。
近日听说这个道院要拆掉,据说是为给管委会大楼让路。不知是不是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