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桥永昌寺——姑苏伽蓝记张家港之六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张家港市塘桥永昌寺范允临 |
分类: 苏州夜话 |
塘桥永昌寺
——姑苏伽蓝记张家港之六
我楚狂人
金村永昌寺初名永昌庵,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公元522年),至今己有近1500年历史。据传,它与大慈寺、兴福寺、白雀寺、永庆寺合称“常熟北门外五大寺院”(按:历史上塘桥长期属于常熟)。或云永昌寺是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向来享有“齐梁古刹”之美称。一说,永昌庵前身是潘祁庙,“本名潘祁庙,梁普通三年(522)建”(见《重修常昭合志》卷十一《祠祀志》),何人所建已无考。当时的潘祁庙供奉潘祁、丕王、土地三座神像,应该是地方性崇拜。据近代学者金鹤冲先生所撰《金村小志》称:“金村,宋之潘祁村也。又名太平乡永昌里,太平、永昌皆仍唐宋旧名。”可知永昌寺在初建时叫潘祁庙,唐宋以后改称永昌寺。元朝末年,永昌寺毁于兵燹,香火寥落。至明朝初年,金村士绅金醴泉出资重建庙宇,恢复旧制,寺院香火才逐渐兴旺起来。明朝万历年间,吴县新科进士范允临因久仰金村“水土清淑,风俗纯朴”、“永昌寺乃一方之精蓝”,专程到金村游览。应僧众之邀,范允临欣然题写“永昌禅院”庙额,为一时之盛事。范允临,是宋范文正公范仲淹的后人,也是重建天平山庄,栽种天平山古枫树林的那位。以后金氏子孙相继修葺、扩建永昌寺,至清代乾隆十年(1745),金培元在大殿之后建造地藏殿,寺院规模更加扩大,声誉日隆,千年古刹永昌寺由此成为常熟北门外著名寺院之一。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奉直大夫、吏部主事姚大勋应金培元之子金舆晖请求,撰写《永昌庵地藏殿碑记》,以表彰金氏行善积德、捐修庙宇的功德。碑记对当时永昌寺的状况有如下描述:“殿供大士像,为一方香火之所归。旁列客堂、寮舍、庖湢之属,条理井井,竹木秀野,庭院清泌。”当时永昌寺之风貌可见一斑。
1998年,经张家港人民政府批准重建永昌寺。在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通过邹正岳为首的广大佛教信徒的努力工作和辛勤劳动,永昌寺今又粗具规模。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观音殿、禅房、功德亭等建筑,占地面积约3.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为永昌寺亲笔题词:“齐梁古刹”、“永昌古寺”、“大雄宝殿”。
今日永昌寺是张家港一大寺院。
塘桥还有兴教寺,资料不足以成篇。附录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