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塘桥永昌寺——姑苏伽蓝记张家港之六

(2016-11-26 08:56:44)
标签:

文化

姑苏伽蓝

张家港市

塘桥永昌寺

范允临

分类: 苏州夜话

塘桥永昌寺

——姑苏伽蓝记张家港之六

我楚狂人

    塘桥镇金村村有永昌寺。塘桥,位于张家港市东南部、南接沿江高速公路,北濒黄金水道长江,东与苏通大桥毗邻,西连苏虞张一级公路,204国道直贯南北,2009年被确立为“苏州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全镇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千强镇第64位。金村,又名慈乌村,千年历史文化古村,应该有孝道传承。据史书记载,这里从晋代开始便有村落,唐代称太平乡永昌里,宋时称潘圻村。明代洪武初年(约1378年),金氏先祖金启明从浙江兰溪辗转到此定居。其时,村旁有水名暗泾,夹岸榆槐枫梓,交柯蔽荫,数千只乌鸦筑巢其上,因乌鸦有母慈子孝美德,故称慈乌村。金村巷门曾有慈乌启瑞题额。直到清代雍正年间始称金村。

金村永昌寺初名永昌庵,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公元522)至今己有近1500年历史。据传,它与大慈寺、兴福寺、白雀寺、永庆寺合称常熟北门外五大寺院(按:历史上塘桥长期属于常熟)或云永昌寺是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向来享有齐梁古刹之美称。一说,永昌庵前身是潘祁庙,“本名潘祁庙,梁普通三年(522)建”(见《重修常昭合志》卷十一《祠祀志》),何人所建已无考。当时的潘祁庙供奉潘祁、丕王、土地三座神像,应该是地方性崇拜。据近代学者金鹤冲先生所撰《金村小志》称:“金村,宋之潘祁村也。又名太平乡永昌里,太平、永昌皆仍唐宋旧名。”可知永昌寺在初建时叫潘祁庙,唐宋以后改称永昌寺。元朝末年,永昌寺毁于兵燹,香火寥落。至明朝初年,金村士绅金醴泉出资重建庙宇,恢复旧制,寺院香火才逐渐兴旺起来。明朝万历年间,吴县新科进士范允临因久仰金村“水土清淑,风俗纯朴”、“永昌寺乃一方之精蓝”,专程到金村游览。应僧众之邀,范允临欣然题写“永昌禅院”庙额,为一时之盛事。范允临,是宋范文正公范仲淹的后人,也是重建天平山庄,栽种天平山古枫树林的那位。以后金氏子孙相继修葺、扩建永昌寺,至清代乾隆十年(1745),金培元在大殿之后建造地藏殿,寺院规模更加扩大,声誉日隆,千年古刹永昌寺由此成为常熟北门外著名寺院之一。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奉直大夫、吏部主事姚大勋应金培元之子金舆晖请求,撰写《永昌庵地藏殿碑记》,以表彰金氏行善积德、捐修庙宇的功德。碑记对当时永昌寺的状况有如下描述:“殿供大士像,为一方香火之所归。旁列客堂、寮舍、庖湢之属,条理井井,竹木秀野,庭院清泌。”当时永昌寺之风貌可见一斑。

    据志书记载,永昌寺僧人能诗善画,可考者有二,一是真彻,字歧嶷,俗姓陆,太仓人,于乾隆末年从常熟三峰寺来到永昌寺,擅诗词,更能画芦雁兰竹;一是真诠,字志大,何方人氏不详,从常熟维摩寺入主永昌寺,善画梅竹及蟹,工诗,著有《半学斋诗抄》。清代同治年间诸生金染香,号石顽老人,有感于永昌寺僧人善画墨竹,曾写有《题改庵上人墨竹册首补永昌庵图》七律一首:“楼台烟雨久销沈,况感沧桑入苦吟。此自老僧肝肺出,槎牙一尺势千寻。分明苦竹护禅房,图展风生飒飒凉。我自寻诗人礼佛,好求古迹话沧桑。”

1998年,经张家港人民政府批准重建永昌寺。在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通过邹正岳为首的广大佛教信徒的努力工作和辛勤劳动,永昌寺今又粗具规模。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观音殿、禅房、功德亭等建筑,占地面积约3.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为永昌寺亲笔题词:齐梁古刹永昌古寺大雄宝殿

今日永昌寺是张家港一大寺院。

塘桥还有兴教寺,资料不足以成篇。附录于此。

塘桥永昌寺——姑苏伽蓝记张家港之六

塘桥永昌寺——姑苏伽蓝记张家港之六

塘桥永昌寺——姑苏伽蓝记张家港之六

塘桥永昌寺——姑苏伽蓝记张家港之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