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山白鹤寺记(修改稿)1——姑苏伽蓝记高新区之八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高新区高景山白鹤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高景山白鹤寺记(修改稿)1
——姑苏伽蓝记高新区之八
我楚狂人
高景山,位于苏州高新区之马涧路,在佛教名山支硎山的北面。高景山原本是吴中名山,《越绝书》上就有记载,而历代骚客多有留题,如南宋的范成大、明初的高启。宋范成大《高景山夜归》诗曰:“伊轧篮舆草露间,夜凉月暗走孱颜。忽逢陂水明如镜,照见沉沉倒景山。”从诗意可知,原先的的高景山环境幽雅,曾经是芳草满坡,鸟鸣林荫,怪石嶙峋,涧流峡谷,历来为文人墨客游览和隐居之地。但是,在疯狂开山取石的时代,高景山因为出产优质苏州花岗岩,几乎被炸残了。据记载,原先海拔有108米,而且看炸剩下的痕迹,高景山原先的山体是很大的。如今的高景山已经成为不大的石峰,处处断崖,处处陡壁,处处怪石嵯峨,崚磳如鬼。更可怕的是,现在的信息系统几乎找不到有关高景山的资料。如果不是因为高景山新近重建白鹤寺,高景山真的要湮灭在乱石中了。
摘录一点高新区有关高景山的材料,了解一下高景山“复绿”的近况:
1999年,苏州市果断对开山采石大喝一声:“停”。人大通过了《禁止开山采石条例》。政府出台了《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实施规划》。高新区人,从高景山之痛中猛然醒悟。一声令下,全区包括高景山在内的95个采石宕口,在全面禁采后分期分批造景复绿。残山造景,这是人类对自然的真诚道歉;宕口复绿,这是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奇迹,是这样炼成的。据介绍,对于较陡的残山宕口,一般采用“客体喷播”的方法。首先,用螺纹钢钉把巨大的金属网罩牢牢地固定在崖壁上,给山体穿上一件特殊的“镂空珍珠衫”。然后,将营养土、种植土和肥料的混合物,通过机械喷附在“镂空珍珠衫”上。等泥土长牢了,再撒上草籽等植物种子。如此,有生命的山体就会慢慢长出植被。在山体复绿的同时,通过对周边土地环境的整治,以及挖废池塘的整理,还可以种植果树等林木,发展绿色产业和渔业养殖。高景山宕口的复绿整治工程,被国土资源部列为2004年“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如今,残山复绿的高景山,面貌已焕然一新:宕口所在的华山路(原开山路)西段两侧,但见奇峰缀绿,崖壁叠翠。一路过去,青螺峰、擎天石、鹿鸣岭、百丈崖,步移景换,十里画壁,十里绿廊。一挂瀑布从葱郁的崖顶飞泻而下,落入清潭,溅起一丛丛盛开的美梦。岸边小庭院中,曲径通幽,木凳石桌点缀其间。啊!当年的开山路,如今演绎为一条“重开山景”的样板之路。拾级而上,我来到重建的白鹤寺。照墙、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一幅立体的诗卷。巍然屹立的宝塔,就是高新区人开创奇迹的如椽巨笔!
……
“对大自然的道歉”,说得好啊!
附言:照片是引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