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山剩水忆当年——姑苏伽蓝记高新区小序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高新区小序 |
分类: 苏州夜话 |
残山剩水忆当年
——姑苏伽蓝记高新区小序
我楚狂人
日前,老友葛兄在网上写了自己与一批老同事重游寒山岭的事情。他们是从天平山北出童梓门到寒山岭的。现在的朋友很多不知道寒山岭,知道的只是白马涧景区,还有就是新建的法螺寺。
寒山岭深藏在苏州文化史中,身影已经模糊。一代高士赵宦光一如他生前,那样的恬淡而宁静。我们年轻时也不知道寒山岭,虽说年年从天平山到花山天池必经寒山岭,却误以为这些围墙和垒山的遗迹是吴王宫废址,浑不知这就是赵宦光的寒山别业的遗迹。幸好那些残破的苑囿与我们当年插队时落寞的心情很合拍,意外地留下了几张照片。我对葛兄说,如果知道这是寒山别业,知道后来会荡然无存,我们会多留几张照片的。
这一晃就是半个世纪了。
高新区的佛寺原与吴中区的紧紧相连的,自古灵岩天平并提齐称,而天平又自然与花山天池,与支硎鹿山相连,从而远至阳山。但是现在分属两区,所以只能分开写了。
高新区的山寺,让我总是感伤地想起一个词:残山剩水。从金山岭开始连绵至阳山,处处可见被炸山取石的宕口。有些山就这样彻底被毁了,如金山只剩下一小块,被称为“寿桃山”,宕口积水就成了“寿桃湖”;如支硎山,只剩下极小的碎石山体留着;如高景山,曾经高大的山体如今被切割成不大的几块,危崖壁立;如鹿山,残山怪石嵯峨。即使体谅巨大的阳山,也是伤痕累累。而一些历史名刹就在炸山声中消失了,最著名的就是支硎山寺。支公有知,当作何想?
近年来,炸山取石终于结束了,人们开始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已经造成,时光不会倒流。
近年来高新区出现了很多新庙,有些是依托旧寺的历史渊源建造的,有些则是新造的,先后出现了如鹿山的来凤寺、高景山的白鹤寺、阳山大石峰的云泉寺、寒山岭的法螺寺,等等。这些新寺,殿宇宏丽,香火鼎盛。我发现,这些新庙大多尽量挖掘文化渊源,如来凤寺挖掘了寺院尚武的精神,云泉寺挖掘了大石山的诗化意境。但是至今苏州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支硎山寺没有恢复,佛学史上影响巨大的支遁和尚至今没有归宿。是为憾事。
残山剩水,包孕着高新区的伽蓝。我们细细品来。为了便于记述,我从邻近灵岩山的天平山开始,逐步向西向北发展,直至阳山。我想这样会顺畅些。
让我们走向这些山里的古刹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