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区部分废寺名录及考订20永兴院等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古城区废寺永兴院等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古城区部分废寺名录及考订20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十三
我楚狂人
十二古城其他地方含地点不够明确者3
1祥符寺
祥符寺,又名马禅寺、西竺寺、宝庆院、保寿院,在苏州市内乐桥祥符寺巷。唐大中八年(854),处州人马厚(或作“司马厚”)舍宅建,故称马禅寺,为比丘尼所居。后晋天福八年(943)吴越钱氏改称保寿院,一名宝庆院。宋祥符(1008—1016)中以年号改祥符寺,又称西竺寺。此寺明初改僧寺,嘉靖初废,由名府胡缵宗作羁候所。清康熙八年(1670)僧载中重建,建大悲阁。咸丰十年(1860)圯,同治建重修。按:胡缵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号可泉,又别号鸟鼠山人,明巩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存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曲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
2广化寺
崇吴禅院,在苏州城内因果巷一带,又名广化寺。今大成坊北口,旧学前有广化寺桥。梁乾元化三年(913),诸葛氏舍宅为之。一说钱氏时大校(按:“大校”,重要将领)舍所居以置,名崇吴禅院。祥符元年(1008),改赐广化寺。后遭兵火,都僧正清立的医药救一方,以所得建大殿、斋堂、十方佛殿。淳熙二年(1175)建藏经阁。咸淳(1265—1274)中改建为长洲县学。
3白塔寺
苏州古城东北部有白塔路,此间当有白塔寺,今无考。
4大觉禅林
大觉禅林,一名大觉院。在苏州西美巷。晋时顾辟疆园地。宋元时有比丘祖云居此。按:顾辟疆,字不传。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事迹见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间。东吴重臣顾雍族人。
5大智寺
大智寺,在苏州城内东花桥巷。宋端平元年(1234)万户姚八郎舍宅建。景定二年(1261)赐名。明洪武间为苏州十二大寺之一。嘉靖中申时行建观音殿。崇祯(1628—1644)间里人郑燝修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里人金廷珪等捐资重建。
6大乘庵
大乘庵,在苏州城内东白塔子巷。宋咸淳五年(1269)僧了然建。元明修建情况不知。清雍正八年(1730)顾孝宽买下作自己出家用。后由其徒玉音继承。乾隆四十九年(1784)顾氏集资重修。咸丰十年(1860)圯败。同治二年(1863)僧云峰修复。
7广生庵
广生庵,旧名观音庵,在醋坊桥南。元代僧智衍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僧道开肩重兴,中有四观堂。
8广生庵
广生庵,在城内大郎桥西。原为关帝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管理九江关税务唐英留磁观音像于其中。光绪四年(1878)僧智参修,取名广生庵。按:此二庙重名?
9天王寺
天王寺,亦称天王堂,在通关坊金母桥。唐大历三年(768),居民共同募造。寺中人炽盛,有光王佛、毗罗、观音像等。清道光(1821—1850)为南禅寺分院。今废。
10天宫禅院
天宫禅院,在今苏州市内菉葭巷十一号。唐景福元年(892)僧淡然建。一说在景福五年(896)由光禄大夫许台舍宅,僧了然建。按:疑淡然与了然为一人,音近而讹。明正统(1436—1449间)僧弘演发地得铁像二,因创设法堂。景泰二年(1451)建大殿,万历十四年(1586)僧通泉在寺旁东北建万寿善财院。清康熙(1662—1722)间,僧豫则重修。咸丰十年(1860)佛像被毁,仅存殿宇。同治十年(1871)修复。今存大殿待修。
11石像庵
石像庵,在苏州城内东北隅厢使巷。宋淳熙(1174—1189)间僧一清垦地得石像,因而就地建庵。明初归东禅寺。万历中僧大千增建大云阁。
12龙兴寺
龙兴寺,唐宋时在吴县县治之西,初建于梁,后由武则天重置,寺额由则天用八分御书。开元五年(717)再兴此寺,苏州刺史张廷珪仿照武则天御书于碑。天元十七年(729)焚于火。宋绍兴(1131—1162)年间于瓦砾中,得房琯所作寺碑,韦夏卿再立。明洪武初归併于广化寺,寻废。清康熙再建。寺今废圯。按:此寺与则天皇帝以及多位名臣有联系,也算是盛极一时了。
13永兴院
永兴院,即灵鹫院,又名东林院,在苏州古城区谢衙前。梁天监(502—519)中僧永光建。明隆庆六年(1572)火,崇祯二年(1629)重建,清乾隆(1736—1795)中再修。嘉庆三年(1798)郡绅彭绍升请天台僧一彬主持,其徒法昌于道光十七年(1837),请供《龙藏》。咸阳十年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僧莲沧再修。十二年(1873)重请龙藏,建阁供奉。光绪三十年(1905年)割其东屋为巡警学堂。今存大殿。按:彭绍升(1740-1796),法名际清,字允初,号尺木,江苏长洲人。彭家世清华,祖名定求(1645-1719),字勤止,号南畇,康熙二十五年(1686)状元,官侍讲。父名启丰(1701-1784),字翰文,号芝庭,又自号香山老人,雍正五年(1727)状元,官至兵部右侍郎。绍升自幼聪颖。年十六,为诸生。明年举于乡。又明年,捷南宫,以名进士终于家。
14永定寺
永定寺,一名定普寺、天台讲寺,梁天监(502—519)中顾彦先舍宅置。在今干将西路永定寺弄。后晋时钱氏更名普慈。元僧九皋声改作海印堂,毁于元末,明洪武初重建。明一度作书院、祠堂,祀顾彦先、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陆羽,但佛寺仍存。其后寺又废,清初僧微密重建大殿,康熙二十八年(16)建大悲殿。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间建大殿三楹。今废。按:名人祠堂与佛寺合一,也算是罕见。
15永福尼寺
永福尼寺,在蔡汇河头,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间)。元至正(1341—1368)间僧本原再建,属虎丘寺。庵有铜香炉,至正十九年(1359)造,至民国时尚存。今废。
16吉祥庵
吉祥庵,即刘猛将庙,在苏州中街路。宋景定二年(1261)僧智勤建。明弘治(1488—1505)间僧鹤峰修。嘉靖十九年(1540)毁。按:神道祭祀与佛寺合而一,有点乱。
17仁王寺
仁王寺,即安吴院,在苏州市德坊(?),顾家桥附近。唐天祐四年(907)奏置。宋祥符二年(1009)改称仁王寺。后又称仁尼寺。
18仁寿庵
仁寿庵,在苏州十九都。明万历(1573—1620)中许元祐建。按:什么时候有一个“图”、“都”、“亭”、“里”的对应位置资料就好了。
19月声庵
月声庵,在苏州仁孝里。此地旧有五圣阁,明天启初(1621)里人许子禹建观音阁于其东。清巡抚汤斌兵五圣,寺奉观音。后韩裕生更筑精舍,沈德潜题为“月声”。按:沈德潜,乾隆朝著名诗人,与乾隆唱酬甚多,誉为“江南老名士”。其故居在网师园西不远处。
20文殊庵
文殊庵,在苏州芙蓉泾东岸,岁字圩。释东明晓一开山,先是仅观音堂一进,后陆某建文殊殿。天启壬戌(1622)丘静舒复建华岩殿。康熙丙辰(1676)募修,里人倪彤文为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