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区部分废寺名录及考订8山塘虎丘沿线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古城区废寺山塘虎丘沿线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古城区部分废寺名录及考订8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十三
我楚狂人
报恩寺,在山塘。原为怡贤亲王祠,清雍正十一年(1733)建。乾隆十六年(1751),改为寺,赐名“报恩”。寺中有奉萱居,僧超奉处。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
按:怡贤亲王祠门前八字墙尚在。我在往日记载山塘街时曾经这样记述:
十三阿哥祠堂(报恩寺、怡贤亲王祠)
普济桥附近的山塘街728号有报恩寺,又称“怡贤寺”、“怡贤亲王祠堂”,民间俗称“王宫”。我们在普查时附近居民就是这样说的。解放后长期被省粮食厅占用为粮库。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周秦兄插队返城,最初就安排在虎丘粮库上班,直至以高分考取江苏师院中文系。也就是在这里我们结识了吴臻兄,相交日密。因此,我们也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见到了这座怡贤亲王祠堂。
十三阿哥胤祥(雍正登基后名改为允祥)是雍正所有弟兄中唯一的全心全意支持雍正的人,所以也倍得雍正宠信,恩宠不衰,一时莫比。这些在正史野史都有记载,不赘言。但是,身在北京的十三阿哥何以在从未任职的苏州有祠堂呢?因为他确实施惠于苏州人。他掌管户部,曾为苏州减税减赋,奏请酌减江南苏松浮粮。雍正准岁减江南正额苏州府三十万两,苏州民间负担从而得到减轻。执掌户部的允祥还为苏州百姓兴修水利,数度疏通太湖,修竣京杭大运河,为苏州的治水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允祥去世后,十五省请求为他建祠堂,雍正特准奉天、直隶、江南、浙江修造。于是苏州士绅百姓在山塘街的普济桥畔建“报恩寺”,后来苏州的士绅百姓又上书请求朝廷改“报恩寺”为“怡贤亲王祠”,事见史书,《苏州·金阊区志》有记载。
怡贤亲王祠原极宏丽,上世纪50年代它已残破不堪,但框架仍旧,门、殿、厅、阁楼、花苑依然,八字砖墙面上有字雕及花卉雕,门口形成一片小广场。当地老人还说起小时候在其中玩耍的往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江苏省粮食厅占用为仓库后大肆拆毁,部分改建成粮食厅干部休养所和虎丘饭店等场所,至今仅保留八字型砖门墙及接待殿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