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区部分废寺名录及考订3景德寺等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古城区废寺景德寺等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古城区部分废寺名录及考订3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十三
我楚狂人
一、景德路沿线3
5.景德寺
苏州景德路,贯通石路与观前两大商圈,这是苏州民国年间第一条改造成功的马路。景德路是由东向西的郡庙前、朱明寺前、申衙前、黄鹂坊巷、葫芦弄几条街巷连接起来的,因路中段旧有景德寺,故取名景德路。
景德寺,旧址在今景德路274号,也就是刺绣博物馆和环秀山庄所在,原为明大学士王鏊祠堂。王鏊祠原名王文恪公祠,为王鏊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即景德寺废基而建。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记载,晋咸和二年,中书令王珉舍宅建景德寺。宋代这里是学者朱长文的乐圃,后重建寺院,到元末因为一场大火而毁灭。明初永乐二年再度重建寺院,嘉靖二年被废。嘉靖十一年在此基础上建了王鏊祠。
景德寺的遗迹已经完全没有了,王鏊祠堂的架构还在,参观苏州刺绣博物馆时,可以细细看看。
有资料云:景德寺,在苏州景德路,黄鹂圬(按:应为“坊”)桥东白华里。晋咸和二年(327)由王珉舍宅置,隆安(397—401)中僧法云主建。明洪武中归倂永定寺,永乐二年(1403)重建。嘉靖二年(1523)废。嘉靖十年(1532)原寺基改建文恪祠。寺原有塔,后废。
6.定光寺(刘家浜)
刘家浜就有定光寺,定光寺的事迹大多在民国年间,有太虚僧高足月西法师(1915~1993)在此驻锡,月西原名“月煕”,生于民国四年乙卯(1915)十一月二十九日。11岁时,从苏州定光寺静安上人剃度出家,受沙弥戒。太虚大和尚的另一位高足,后来曾任溪口著名的雪窦寺主持的大醒法师(1900~1952),曾经与净土宗一代宗师印光大和尚打过嘴仗,他也曾在定光寺小住。其他资料就找不到了。定光寺解放初尚存,现早已散为民居,改造得看不出痕迹了。
7.宝月庵
宝月庵,在苏州梵门桥西。宋高宗时建,时名“宝誌”。明万历初,尚存大士殿。十四年(1586),僧性斋重建。因附近有池印月,故名。崇祯辛巳(1641)普洁普经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