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唱一时的《红梅赞》——昨日时髦之音乐篇之八

(2016-04-06 07:12:41)
标签:

文化

昨日时髦

音乐

红梅赞

分类: 往事如烟

传唱一时的《红梅赞》

——昨日时髦之音乐篇之八

我楚狂人

1964年上高中,当时有一部歌剧电影红极一时,那就是以小说《红岩》人物为蓝本的歌剧《江姐》,而其中的一些插曲也传唱一时,如《绣红旗》,如《红梅赞》。尤其是一曲《红梅赞》,更是家喻户晓,妇孺能详。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

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而《红梅赞》则是作者为主人公设计的“中心唱段”,用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歌词典雅优美,曲调动人,成了成功之作。从此也开创了“中心唱段”这样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样板戏”的创作。“样板戏”中都有“中心唱段”,如《沙家浜》中郭建光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我们进高中,成立了自己的学生社团,叫做“民兵文工团”。之所以叫这样怪模怪样的名字,是因为我们当年是江苏省军区的民兵训练试点单位,学校里还有一百多支老爷枪,如汉阳造、老三八。当然子弹是没有的。我们高一的民兵训练那是要经省军区领导检阅的,队列训练、站军姿、练刺杀,一样都不含糊的。那真是像模像样的民兵训练。这样的民兵,自然就有自己的文工团。我们民兵文工团初生牛犊,自己排演了《江姐》选场,我们几个又是乐队,又要选角色,还要负责导演。记得主演江姐的是同班同学蒯玲玲,演叛徒甫志高的是程家兴,“匪兵”则是丁根荣和葛星。是在五四青年节演出的吧?记不清了。

多少年过去了,种种细节已经浑忘却,只有一曲《红梅赞》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演出,我用笛子演奏那前奏,那是真紧张的。不知明明、老朱几位还记得不记得?后来一直是周秦兄演奏笛子了,我担不了此任。

那一阶段,还时尚演大部头。我们高二时演出了《黄河大合唱》,师生合作。我担任了指挥。这是我第一次担任这样演出的指挥。文革开始,1966年8月1日,我们演出了《长征组歌》,我又一次担任了指挥。大汗淋漓,一场演出下来,我的临时指挥台上,汗水都汪起来了。

文革中,《红岩》被批判,《江姐》自然停演了。

 传唱一时的《红梅赞》——昨日时髦之音乐篇之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