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朴园记——姑苏小园之十一

(2015-12-26 08:43:48)
标签:

旅游

姑苏风光

姑苏小园

朴园

分类: 姑苏风光

朴园记

——姑苏小园之十一

我楚狂人

朴园,位于城北平门附近。具体位置在人民路的支巷校场桥弄走到底。校场桥弄就在新建的苏州美术馆的北侧紧挨着。曲曲折折走到底,经过一家工厂的大门就可以见到朴园中西合璧的大门了。具体门牌是高桥8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校场桥下一道清波,垂柳依依,沿河有花岗石砌的围墙,这就是朴园的围墙了。但是现在的朴园大门要沿着围墙转过去。走过昆剧团门口就快到了。

现在的朴园,原先的格局还基本完整。全园占地约1万平米(折合将近15亩)。看得出这园子是传统造园的思路。但是因为是民国时代的作品,不免带有“西风东渐”的痕迹。如带着西洋意味的二层小楼,铁栏杆的曲桥,还有厅堂上的彩色玻璃。这不奇怪,风气使然。清代中后期建造的拙政园补园(西花园)也这样,鸳鸯厅的彩色玻璃,勾连鸳鸯厅和留听阁的铁栏杆小桥就是实证。

朴园全园以山水为主景。处于全园重心的是一座临水的亭榭,这座水榭前面临水,一道铁栏杆曲桥与对面的一房假山连同,后面有主厅,有老井,有建筑群。可惜这水榭现在是待修的危房,不能进去。

今天进入朴园,最强烈的感受是草木茂盛。首先冲击人们视觉的是大片养护得极好的书带草,可以说这在苏州大小园林中仅见。细看发现小小园林古树众多,有龙柏、桂花、白皮松、罗汉松、广玉兰、樱花、杜鹃等。最为珍贵的是两株地栽五针松,高约2米,生机盎然我惊奇地发现,这批老树都是树龄240年,栽种于同一时代。也就是说,240年前这里本该有一个园墅。否则,同时出现这样一批名贵花木,就说不通了。无可查考。

据资料记载,朴园园址原为荒地,1932年为上海蛋商汪氏购得,建造宅园,占地1万平方米,造价10万银元。日伪时期,园被日军军官占住。抗战胜利后,又为国民党军队驻扎。1953年,国家公路总局第三工程队购得此园,开办疗养院,增建三层楼房一幢。1974年归市卫生局,设防疫站。所以附近老住户还习惯叫它“老防疫站”或者“公路疗养院”。1985年曾整修假山。 只是由于年久失修,特别是文革期间加增了几幢“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园子的风貌被破坏的很严重。现在朴园辟为桃花坞木刻年画馆,获得新的生机。现在的朴园整洁幽静,是一个小巷深处的优雅小园。

整修朴园的设计师宋微建热爱建筑的古典主义,拒绝在文物边上做建筑的假古董。拒绝按照民国风格作延伸,把园内文革增建部分改造成民国的感觉一方面,修旧如旧,恢复修缮园中初始建筑的原貌;另一方面,着重改造文革时期的增修部分,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使之既与朴园原有风貌相适宜,又注入当下的设计理念和时代气息。改造部分主要集中在外立面,建筑内部的梁柱关系不动。室内方面,在园内最大的建筑,即桃花坞博物馆的展示厅内模拟桃花坞造搭出了一段街景。桃花坞是中国南北两大年画中心之一。水乡街景的搭建让人依稀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改造后的朴园获得了2006年第二届艺术设计观摩展最具创意设计奖。

 朴园记——姑苏小园之十一
朴园照片是葛玮兄的作品
朴园记——姑苏小园之十一

朴园记——姑苏小园之十一

朴园记——姑苏小园之十一

朴园记——姑苏小园之十一

朴园记——姑苏小园之十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