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2015-12-24 08:19:31)
标签:

旅游

姑苏风光

姑苏小园

南半园

分类: 姑苏风光

南半园记

——姑苏小园之九

我楚狂人

    与北半园相比,南半园的名气更大,规模也更大。因是溧阳人史杰号伟堂始建,又称为“史氏半园”。

    南半园位于城中仓米巷4号,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据《地方志》记载清同治十二年,布政使溧阳史杰购建为宅园。南半园址原为一老宅,为俞樾所有。清同治年间先为俞樾在马医科购地建曲园第宅,遂将此处转让史伟堂,建东宅西园。时西邻尚有隙地,可以扩建,但园主“知足而不求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园”为与白塔东路陆氏半园区分,苏州人俗称“南半园”。现在的南半园面积6130平方米,折合九亩左右。现状住宅两路五进保护尚可,其中东路楠木花篮对照厅最为精致。

    同济大学于50年代编绘的《苏州旧住宅参考图录》载有该园平面图等资料。据记载,南半园宅第崇丽,东宅西园,更西邻有隙地而未拓构,园主以甘处一隅,守其半而不求全之旨,名为半园。主厅为“半园草堂”,俞樾为之书榜,有联云:“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海阔;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境界高远。堂前多植花木,南向穿假山洞有水池石桥,波光粼粼,山石累累。堂西南有石舫不系舟、三友亭。堂左小室临池,前荷后竹,故名君子居。前有长廊,循廊而行可见挹爽亭、双荫轩、还读书斋、安乐窝及小亭、风廊、月榭等。出西廊有楼屋三重:下层为四宜楼,中名待月,上曰“且住为佳”。凭栏而望,城中万家烟火,历历在目。廊壁嵌史氏平生历险图10幅及俞樾《半园记》碑刻,记中称其“视吴下诸名园无多让”,其余楹联碑刻亦佳。

    民国初该园率先于夏日开放,售茶及扬州点心,游客常满。又有隐社、半园女诗社、女学研究会等在此雅集。本世纪30年代,陆鸿仪居园内,设律师事务所多年,曾办理“七君子”案。民国29年5月,汪伪政府作名胜古迹调查时,半园虽由史氏后裔保管,重楼已废,景观颓坏。

上世纪50年代实行私房改造后,半园相继被市税务局、轴承厂使用。在此期间,刘敦桢带队对苏州古典园林所作调查,以及陈从周著《苏州旧住宅图录》中,均有关于此园的详细说明。1964年起,花园为第三光学仪器厂使用1966年后池塘被填没,假山花木遭毁坏,建筑大部被拆除。1975年,园北部沿大石头巷建四层大楼,并辟厂门。仓米巷园门早被封闭。住宅厅堂充作车间、仓库,园中搭建简易车间。1979年规划为修复项目。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半园入门处,原有王文治一联:“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点出了造园的立意。全园布局以狭长水池为中心,周围环以旱船、四面厅,水榭,半亭等建筑,建筑多以“半”为特点,半桥、半亭、半榭等。园东北角建有藏书楼,造型别致,重檐高阁,外观二层半,小巧玲珑。园中花木繁盛,面积虽小,但布局紧凑,建筑小巧,环境雅致。俞樾《半园记》评此园“少少许胜人多多许”,“高高下下,备登临之胜;风亭月榭,极柏之华,视吴下名园无多让焉。”

文革期间,我与几个朋友偶尔到第三光学仪器厂,见到了南半园,特别是其中石舫,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到意外惊喜。

附言:近日建新兄去南半园,发现状况不容乐观,被分割成几部分使用,似乎很乱的样子。有关部门有没有整理的打算?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这些照片就是建新兄拍摄的南半园现状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南半园记——姑苏小园之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