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阊门外街坊:三乐湾地块5五中

(2015-09-22 07:42:56)
标签:

文化

金阊门旧事

三乐湾

五中

分类: 往事如烟

阊门外街坊:三乐湾地块5

——金阊门旧事之七

我楚狂人

二、三乐湾的名校1

注意到没有,三乐湾地块名校荟萃,一度是阊门外的普通教育中心。就在这样一块狭窄的地块,集中了苏州第一家新式教育的中学市五中,金阊区最好的小学金阊实验小学,金阊区最负盛名的幼儿园阊西幼儿园,令多少家长趋之若鹜。还记得十间头公井向南,金阊实验小学的巷子口,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总会造成时段性拥堵,一天两堵,摩肩接踵,成为一道风景。市五中放学时的自行车阵,让周边一切让道。青春无敌啊。

市五中

市五中,全称苏州市第五中学校。市五中的大门开在义慈巷15号,方位一百多年没有变,大门的样式变了多回。也曾有校长因为校门在小巷里,交通不便,一度打算在潮州会馆西侧拓宽以后的上塘街上开北门。有人开玩笑,“鼻头朝北”(苏州人的土话,意思就是“睡到了板门上”了。)不吉利,人家八中还特地在小巷里开西门,避开原有的北门。二中门朝北,逃不脱被人吞并。门朝东好,“紫气东来”,吉利。也许因为这个东门,已经被判了死刑的五中老校区虎口余生,保全了下来。

五中前身为二,一为创建于1892年的教会中学萃英中学,一为张治中创建于1942年的圣光中学。现存的老校舍是萃英中学留下的,按照源流从远的原则,自然要算校史120多年了。

1892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海依士博士携铜钟一口,来苏州创办新式学校,赁屋葑门民宅,取名萃英书院。“萃英”者,英才荟萃也。办学伊始就是文理分科,新式教育。开始几年规模很小,惨淡经营。但是海依士始终坚持。1911年,获得美国教会大力支持,获得大笔资金,在上塘街之侧的潮州会馆空地基础上大兴土木,正式改名萃英中学。现在校园内的西洋建筑就是这段时间陆续营建的。但是,这些年来这些风格独特的小洋楼已经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拆除了不少。就我1990年调到五中任教一来就亲眼见到拆了两座。现在尚存小洋楼三幢,大礼堂(思海堂)一座,为民国早期建筑。现在是苏州市级文物。海依士携来的美国马萨诸塞州铸造的铜钟还挂在校园里,诉说着昔日的艰辛与辉煌。

萃英中学,被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王世杰誉为“苏校先河”,民国元老叶楚伧引《滕王阁序》成句,赞誉道“尽东南之美”,多少年享誉苏城。萃英中学培养了“中国青霉素之父”中国农学教育奠基人樊庆笙、中国农学开拓者张季高等一大批国家第一流人才。萃英中学,泽被桑梓120余载。

1951年,圣光中学与萃英中学合并办学,学校收归国有。1952年元旦正式改名为苏州市第五中学校。

圣光中学,由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上将创办于重庆,似乎是一所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子弟学校。由于其贵族色彩,也由于其教育质量高,被誉为“中国的伊顿公学”。抗战胜利后圣光中学迁南京续办。解放前夕,迁苏州,租屋四摆渡,今天的广慈医院办学,1951年春广慈医院办志愿军康复医院,圣光中学借萃英中学校园一隅办学,是年秋两校合并办学,启用“苏州市第五中学校”印鉴。1952年元旦,苏州市第五中学校正式挂牌,派党员干部杨权政任校长。圣光中学培养了中科院院士张新时等国家一流人才。

由于没有挤进重点中学行列,市五中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极度辉煌,到后来的举步维艰,政策使然。非战之罪也。

这次五中老校舍幸存,大幸大幸!人文荟萃如苏州,书香馥郁如苏州,岂能容不下这座最老的新式中学!

阊门外街坊:三乐湾地块5五中

五中校景:古戏台

阊门外街坊:三乐湾地块5五中
古钟老树
阊门外街坊:三乐湾地块5五中
民国小楼1
阊门外街坊:三乐湾地块5五中
民国小楼2
阊门外街坊:三乐湾地块5五中
校门
阊门外街坊:三乐湾地块5五中
校训墙
阊门外街坊:三乐湾地块5五中
校园一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