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感言1——1995北京之四

标签:
旅游1995北京故宫历史感言 |
分类: 天南地北 |
故宫感言1
——1995北京之四
我楚狂人
普通老百姓参观故宫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感觉。又挤又累,还什么也看不真切,什么也听不明白。但是到北京不去故宫实在是不甘心,去了故宫又觉得很失落。前些天坐在家里看《故宫》的系列片,倒是津津有味。当然,如果你是有地位的人,不管是有权的还是有名的,有专人带着,细细品味,那就不一样了。
北京故宫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朱棣营建的。朱棣南下金陵,抢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总觉得不踏实,还是搬回自己的老窝北京来住,于是就营建了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北京故宫于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开始建设,至1402年基本建成(明永乐十八年),明故宫基本上并没有在元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建构,而向东移150米,重新起造皇宫,包括所有宫殿宫墙均重新建造,规模超过元大都皇宫,设计师为人称“蒯鲁班”的明代建筑大师、苏州“香山帮”巧匠的祖师爷蒯祥。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故宫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故宫四面宫墙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正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北门为神武门,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按:指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两朝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故宫当年的门票25元,相当于我的当时月工资的十分之一,不便宜啊!我们排队从午门进。人山人海,队伍纵横,如果没有导游简直不知道队伍怎么排。在等待进门的时候,我好奇地打量着午门。好高大的午门,简直把人都压得很渺小了。我想,这就是所谓皇家威严吧,要的就是叫人自觉渺小。旧小说旧戏曲中动不动就是“推出午门斩首”,于是午门就有了一股说不清的肃杀之气。其实午门外是不杀人的,还得绑赴菜市口。午门是文武百官上朝的进口,我们也上一回朝吧。布衣白身,不知行不行。
好不容易进了午门,已经排队半个多小时,一身臭汗。故宫实在太大,想要好好看恐怕一整天也看不过来。而我们只安排了2小时,走马观花还得带小跑,而且也只能沿着中轴线一路小跑。中轴线依次排列着三大殿、后三宫和御花园,然后到神武门出故宫。这条中轴线向南经过天安门、广场、前门,直达永定门;向北到钟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