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峰下灵源寺1
标签:
旅游苏州东山碧螺峰碧螺春 |
分类: 姑苏风光 |
碧螺峰下灵源寺1
——吴中名山记之三十六
我楚狂人
从陆巷古村到杨湾轩辕宫的山道在碧螺峰的山腰缠绕,中间就要经过灵源寺。碧螺峰是天下名茶碧螺春的故乡。据《清代野史笔记大观》(卷一)云:“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宋犖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鏊,是东山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这里产生两个问题,一是碧螺春茶始于何时?二是碧螺春茶何由得名?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就是先有碧螺峰的山名,还是先有碧螺春的茶名?是因山名茶,还是因茶名山?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先有碧螺峰的山名,后有碧螺春的茶名。碧螺峰的山名由来已久。自古以来,把湖上小山比作“碧螺”,多见于诗词,这里也就不多引用了。所以碧螺峰不是一个奇怪的山名。碧螺峰出产的春茶,名为碧螺春,顺理成章。王鏊题名也罢,康熙题名也罢,都是因山名茶。相比之下,王鏊名茶的可能性更大,毕竟是近在旁边,碧螺峰几乎就在陆巷古村的村边。王鏊成名后,为家乡茶叶命名,是很自然的事情。“吓煞人香”是村民俗称,也是常事,不会影响碧螺春的命名。至于宋犖贡茶应该是有的,未必就让皇帝赐名。但是民间攀附风盛,什么事情攀附上了皇帝就显赫了,于是流传甚广。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平生好茶,品尝的好茶不在少数,似觉唯家乡的碧螺春最娇贵。碧螺春实在是太娇嫩了,必须先加水后放茶叶,稍不小心就泡过头了。而且碧螺春不耐泡,最多三开就淡而无味了,不像龙井可以多泡几开。
一年一度,谷雨前去东山陆巷古村尝尝最新的碧螺春,去看看村民制作碧螺春,也是赏心乐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