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景山记

(2014-05-26 06:48:46)
标签:

苏州

高景山

白鹤寺

旅游

分类: 姑苏风光

高景山记

——吴中名山记之十一

我楚狂人

高景山,位于苏州高新区之马涧路,在佛教名山支硎山的北面。高景山原本是吴中名山,《越绝书》上有记载,而历代骚客多有留题,如南宋的范成大、明初的高启。原先的的高景山环境幽雅,曾经是芳草满坡,鸟鸣林荫,怪石嶙峋,涧流峡谷,历来为文人墨客游览和隐居之地。但是,在疯狂开山取石的时代,高景山因为出产优质苏州花岗岩,几乎被炸残了。据记载,原先海拔有108米,而且看炸剩下的痕迹,高景山原先的山体是很大的。如今的高景山已经成为不大的石峰,处处断崖,处处陡壁,处处怪石嵯峨,崚磳如鬼。更可怕的是,现在的信息系统几乎找不到有关高景山的资料。如果不是因为高景山新近重建白鹤寺,高景山真的要湮灭在乱石中了。

摘录一点高新区有关高景山的材料,了解一下高景山“复绿”的近况:

1999年,苏州市果断对开山采石大喝一声:“停”。人大通过了《禁止开山采石条例》。政府出台了《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实施规划》。高新区人,从高景山之痛中猛然醒悟。一声令下,全区包括高景山在内的95个采石宕口,在全面禁采后分期分批造景复绿。残山造景,这是人类对自然的真诚道歉;宕口复绿,这是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奇迹,是这样炼成的。据介绍,对于较陡的残山宕口,一般采用“客体喷播”的方法。首先,用螺纹钢钉把巨大的金属网罩牢牢地固定在崖壁上,给山体穿上一件特殊的“镂空珍珠衫”。然后,将营养土、种植土和肥料的混合物,通过机械喷附在“镂空珍珠衫”上。等泥土长牢了,再撒上草籽等植物种子。如此,有生命的山体就会慢慢长出植被。在山体复绿的同时,通过对周边土地环境的整治,以及挖废池塘的整理,还可以种植果树等林木,发展绿色产业和渔业养殖。高景山宕口的复绿整治工程,被国土资源部列为2004年“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如今,残山复绿的高景山,面貌已焕然一新:宕口所在的华山路(原开山路)西段两侧,但见奇峰缀绿,崖壁叠翠。一路过去,青螺峰、擎天石、鹿鸣岭、百丈崖,步移景换,十里画壁,十里绿廊。一挂瀑布从葱郁的崖顶飞泻而下,落入清潭,溅起一丛丛盛开的美梦。岸边小庭院中,曲径通幽,木凳石桌点缀其间。啊!当年的开山路,如今演绎为一条“重开山景”的样板之路。拾级而上,我来到重建的白鹤寺。照墙、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一幅立体的诗卷。巍然屹立的宝塔,就是高新区人开创奇迹的如椽巨笔!

……

“对大自然的道歉”,说得好啊!

高景山因为白鹤寺,一定会热闹起来的。高景山的白鹤寺绝对是近年吴中新修梵宫中最弘丽者之一,若论气派,也就只有阳澄湖畔的重元寺可以相比。重元寺借的是水,白鹤寺借的是山。高景山白鹤寺依山而建,崇楼杰阁,大有直达天庭的气派。有人称之为“小布达拉宫”,也对也不对。说它对,那是因为依山而建,气势不凡,这个建寺思路与布达拉宫相同。说不对,那是因为喇嘛庙与禅宗庙宇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所以说,动不动就是“小某某”的说法有点俗。

白鹤寺,一说原先就在高景山,一说原先是在阳山的白鹤峰。但是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了。据故老相传,白鹤寺始建于唐代,也是千年古刹了,向来以规模宏大,香火鼎盛称著。那个年代,高景山连山体也保不住,白鹤寺自然不能幸存。这次筹得数亿巨资,重修古刹也是盛世旷典了。

去年年初,我去高景山探访建造中的白鹤寺,确实美不胜收。但是当时还没有竣工,尚不得入其门。如今看到网友的文章,白鹤寺似乎已经初步完工。什么时候去走走看看。

高景山记

高景山记

高景山记

高景山记

高景山记

高景山记

高景山记

高景山记

高景山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鹿山记
后一篇:阳山记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