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胥门旧事后记

标签:
老苏州银胥门感言文化 |
分类: 往事如烟 |
银胥门旧事后记
我楚狂人
前几天,又特地在胥门一带转了一大圈,从火柴厂、皇亭街到枣市街、小桥浜、天沍路(劳动路),再从小园上到京兆里回到泰让桥堍。感慨万千。没有想到,本来多有深宅大院的长春弄、梅家弄和通关桥弄的老宅全拆了,而破破烂烂的小园上、网船浜、小桥浜却破烂依旧。长春弄等处的老宅绝对不会比现在吸引了许多游客的水乡古镇的深宅大院差,就说我姑父家旧日租住的通关桥弄的房子吧,前门在通关桥弄,后门在小园上,前后五进的百年老屋,二层楼砖木结构,楼上楼下都有厅堂、厢房,有天井、小院落错落其间。如果保存至今,加以修复,肯定是气派的古建。这样的老房子在长春弄一带是成片的,现在只拆剩下嘉应会馆一处了,还是沾了台湾佛光山的光。
在房产热中苏州不知拆掉了多少有价值的古建,现在万年桥堍的规划馆原址就有小型园林和深宅大院,如顾家花园。苏州制定的保护计划是指古城墙以内,殊不知苏州城西的古建甚多,就这样肆无忌惮地毁掉了。作为民族工业发祥的纪念物胥门外早期工厂被拆了,阊门外民国建筑的典范南阳里被拆了,最近石路商圈西扩又拆了丁家巷,宋代宰相丁谓虽不是什么好人,至少也是大名人,也该有个交代吧。还有人一门心思想拆潮州会馆和萃英中学老校舍,有些人真的想钱想疯了。做这些事情难道就不怕被子孙骂?
我们保护古物到底投入了多少?皇亭街的三块御碑规制之高实属罕见,我们真的穷到造一间房子让这些古碑遮风避雨都没钱了吗?文庙门口的巨碑群是这样,皇亭街的三块巨碑是这样,任由“风刀霜剑严相逼”,日渐漫漶。难道苏州因为好东西多就可以这样随意糟蹋吗?看了真叫人心痛。
也许在经济转型的初期都免不了人变猴子的过程:丢弃文化,赤裸裸攫取财富,犹如浑身长毛的野兽。台湾、香港都曾经是文化沙漠,就是这样的过程。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经济基础,应该脱毛,变回人了。浑身长毛毕竟很难看。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做一些挽救文化遗产的事实了,而不是空喊口号。
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已经被毁坏的追不回来了,但愿我们尊重尚存的文化遗存,保护好它们,把它们好好交给子孙后辈,则可以无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