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胥门旧事序

标签:
老苏州银胥门旧事文化 |
分类: 往事如烟 |
银胥门旧事序
我楚狂人
熟悉苏州掌故的朋友都知道,旧日苏州的经济中心并不在城中,而在城西,所以有“金阊门银胥门”之说。苏州的珍贵碑刻文庙的《平江图》和城隍庙的《三横四直图》碑,都记载了旧日苏州城市的格局,但是囿于城墙,远不能表现旧日苏州的经济格局——因为旧日苏州的经济中心是在城西城外的。至于观前街成为苏州第一商圈,那是后来的事情。即使如此,观西的市面也比观东繁华得多。
旧日苏州的经济格局大致是这样的:城南、城北沿城墙根是农田,所谓“南园”和“北园”,这就是苏州老话“苏州城里好种田”的由来。如果以卧龙街(即今人民路)为中轴线,城东多为宁静的民居和幽静的城市山林——私家园林;城西则为官衙和商铺、作坊。而商铺和作坊更是集中在城外的几条商业街上。这几条商业街就是山塘街、南壕街、上塘街(连通今天的枫桥路)直接枫桥镇的十里长街、枣市街。如今这几条街仅存山塘街还可以看到旧貌,其他几条街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苏州这种西倾的经济格局,是漕运造成的。我在先前发表的小文章《金阊门银胥门》中这样说过:
明人郑若曾在《枫桥险要说》中说:“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这段文字告诉后人,阊门的繁华是由其商贸中心的位置决定的。那么阊门为何会成为商贸中心的呢?其实还是因为漕运的因素形成的。隋唐以来,阊门外的枫桥就是江南漕运的枢纽站。江南数省的漕米在枫桥汇集,船队编组,然后再浩浩荡荡地结队北运。可以说是古运河,是漕运孕育了繁华的枫桥古镇。再由枫桥古镇辐射,形成了枫桥——阊门—胥门--(沿胥江)横塘——枫桥这样一个商圈,向北还有山塘街商业街。这就是“金阊门银胥门”的真实含义了。我们今天在这个圈子里,还可以找到许多当年繁华的背影,如众多的会馆公所、市五中校园内明代留下的“踹石”(俗称“石元宝”,古代染织业的设备)等。
关于“金阊门”,说的人已经够多的了,我也说过不少,这里就不在重复。这里就想说说“银胥门”。本人在胥门住了三十多年,我们家几代人在胥门住了近六十年,也算是旧日胥门的一个见证者。我愿把旧日胥门的一些旧事与大家共享。我说的有些事是我们自身这六十多年中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些是更早的事情,是从父辈、祖辈口中传下来的。这些事情或许琐碎,但是即将被遗忘。我的这组小文章就算是做一点补遗的事情吧。这就是我写这组小文章的宗旨。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