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隋唐演义》与秦琼

(2013-02-02 08:18:19)
标签:

隋唐演义

历史

秦琼

文化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隋唐演义》与秦琼

——隋唐间的那些事之六

我楚狂人

小说也罢,评书也罢,电视剧也罢,甚至戏剧也罢,只要是隋唐故事,就数秦琼的故事最多。秦琼俨然成了《隋唐演义》的一大主角。但是仔细想想,秦琼又不是主角,因为都不是秦琼解决矛盾的。秦琼更像是串联人物和情节的线索。你看啊,一出场就救了落难的李渊一家,事先与真命天子搞好了关系;落魄卖马当锏结识了绿林盟主单雄信;闹花灯结识王伯当一批人,先后引出了李元霸、雄阔海;皇纲案引出程咬金、尤俊达,还与杨林扯上了一笔糊涂账;充军北平府引出罗成等人,还先后收了秦用、罗士信两大猛人;秦母祝寿,贾柳店大结义,组成了瓦岗寨的基本班底;然后,李密上瓦岗,王世充占洛阳,四平山大战,对战尉迟恭……几乎最热闹的戏剧冲突都是由秦琼串联而成的。

秦琼是实有的历史人物,他在隋唐间起到的作用没有小说、评书和电视剧里的那样大。

秦琼(?—638年),字叔宝,汉族,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根据秦叔宝父亲的墓志铭所述,秦家世居齐州历城县怀智里,那么秦叔宝算是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相传那里的大槐树就是秦叔宝亲手种植的。根据流传下来的秦叔宝的画像所绘,秦叔宝长眉朗目,风姿秀美,是个气度不凡的美男子。从历史年表的推算,他是少年从军,很快就显示了不同一般的资质。  

秦叔宝最初是在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帐下担任亲兵,在传说中的隋唐好汉中,排在秦叔宝前面的好汉只有来护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秦叔宝也很受来护儿的赏识。秦叔宝的母亲去世了,来护儿派人吊唁。来护儿说:“秦叔宝此人勇悍无比,有志气,有节操,以后一定能够飞黄腾达,成就大业,岂能以卑下的态度对待他。”

后来,秦叔宝转到齐郡通守张须陀帐下,攻打农民军。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张须陀进攻卢明月的起义军,当时,秦叔宝的年龄不会超过十七岁。   张须陀手下只有一万多人,而起义部队有十余万人,双方相持了十几天后,张须陀的部队粮食将尽,准备偷袭敌营,众将无人敢应,只有秦叔宝和罗士信自告奋勇,上前接令,当时的罗士信大概只有十五岁,两位少年英雄,联手出击。张须陀按计行事,弃营撤退,秦叔宝、罗士信分别带领一千多人埋伏在荒草丛中,等待时机。卢明月果然率众追赶张须陀,秦叔宝、罗士信带着伏兵直扑义军营寨,对方营门紧闭,秦叔宝和罗士信攀栅而上,张须陀回军冲杀,斩敌无数,激战之下,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经此一战,秦叔宝名扬四海,声震天下。  

秦叔宝跟随张须陀平定其他农民军,屡建战功。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张须陀与瓦岗军李密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决战中伏,力竭战死。史料上记载,张须陀死后,手下号泣数日,悲不自胜。战后,秦叔宝率领残兵投靠了隋将裴仁基。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裴仁基与瓦岗军作战不利,索性投降了瓦岗军,这样,秦叔宝就成了瓦岗军李密手下的将领。

李密家世高贵,是八柱国后人,世代都是显宦。李密对秦叔宝和程知节(程咬金)十分看重,他挑选了八千名最勇猛的士兵组成“内军”,分为左右两军,由秦叔宝和程知节分别统领,主要任务是充当李密的亲卫队,李密曾夸下海口,“我这八千人可当百万大军”。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七月,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军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展开决战,双方在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脚下杀得天昏地暗,由早及晚,不分胜负。李密被流箭射中,从马上摔下来,昏死过去,瓦岗军众人都以为李密已经战死,士气崩溃。眼见瓦岗军就要一败涂地,秦叔宝临危不乱,在千军万马中将李密抢救出来,随后,又集合散兵败将,向宇文化及发动反扑,终于将宇文化及击败。这时,另一个割据势力王世充想坐收渔人之利,率领两万精锐对瓦岗军发起攻击,李密却棋走昏招,坚持与对手硬碰硬,在河南邙山与王世充的军队正面决战。王世充的军队面临断粮的境地,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个个如同下山猛虎,结果是,瓦岗军烟消云散,大当家李密撇下部下,独自投奔了大唐。秦叔宝、程知节无奈归顺了王世充这个奸雄。  

秦叔宝被王世充封为龙骧大将军,但鄙薄王世充的为人。程知节对秦叔宝言道:“王世充对人没有器量,又爱诅咒发誓,活象个巫婆神汉,他奸诈狡猾,决不可能是天下归心的明主,我们跟着他没有出路。”秦叔宝深表赞同,决定离开王世充,另投明主。   

此时,李渊父子威名远振,出师以来势如破竹,秦叔宝、程知节心中倾慕。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军与唐军在河南九曲作战,秦叔宝和程知节假装向唐军冲击,一行几十骑跑出一百多步,一齐下马向王世充拜别。王世充眼睁睁看着众人投奔了唐营而不敢追击。  

秦叔宝和程知节归唐之后,被唐高祖李渊指派到秦王李世民帐下,这时,秦叔宝大概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很快受到了秦王的重用。秦叔宝被授予马军总管,程知节被授予秦王府左三统军,李世民亲自挑选千余精锐骑兵,穿皂衣黑甲,由秦叔宝、程知节等人统领,组成玄甲队,每战必为先锋,开始了扫平割据势力的征战历程。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举兵攻唐,并州都督李元吉指挥不当,致使太原失守,李元吉逃到了长安,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刘武周大将宋金刚乘胜前进,一路凯歌,李世民眼见情势危急,挺身而出,担当了收复河东的重任。  

李世民的三万精兵渡过黄河,在柏壁与宋金刚军对峙。宋金刚是孤军深入,利在速战速决,李世民坚壁不出,又派人截断宋金刚的粮道。在此之前,河东的夏县与蒲州起兵响应刘武周,大唐朝廷派永安王李孝基前往征剿,宋金刚派尉迟敬德增援夏县守军,里应外合,将永安王李孝基及手下将领尽数抓获。尉迟敬德准备还军浍州(治翼城,今属山西),此时,秦叔宝已经埋伏在夏县与浍州之间的美良川(今山西闻喜南),尉迟敬德未将秦叔宝的伏军放在眼里,但发现此路唐军勇猛无敌,势不可挡,尉迟敬德奋力杀出包围圈,狼狈逃向浍州,秦叔宝部斩首2000余级,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

接着,蒲州在唐军的围剿下也向宋金刚求救,尉迟敬德、寻相又被宋金刚派去增援蒲州。李世民如法炮制,派遣精锐士卒三千人,从小路穿插,在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设下埋伏,杀得尉迟敬德全军覆没,尉迟敬德、寻相孤身逃走。唐军一面收复失地,一面继续与宋金刚对峙。

公元620年四月,宋金刚军粮草耗尽,撤兵回军,李世民开始后发制人,全力追击。唐军将士一天驰骋200里,连李世民都三天不解甲,两天没吃饭,终于在雀鼠谷(介休西南)追上了宋金刚的主力部队,一天之内连打八仗,俘斩数万人,宋金刚、尉迟敬德逃往介休(今属山西),唐军紧跟不放,宋金刚率领两万士兵在介休背城布阵与唐军决战。李世民派秦叔宝、程知节攻打大阵的北端,翟长孙、秦武通攻打大阵的南端,正面迎击的徐世绩(即小说中的徐茂公)出师不利,李世民亲自带兵冲杀,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击溃宋金刚军,斩首三千余人,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后来死在突厥人的刀下。尉迟敬德、寻相眼见大势已去,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介休南)两城向大唐投降归顺。  

柏壁之战秦叔宝战功最著,唐高祖欣喜万分,加封上柱国。秦叔宝成为秦王右三统军。  

王世充毒死杨侗,于武德二年四月称帝,国号为郑,占据河北大部州县的窦建德也自称夏王,这样,在中原地区,唐、郑、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令李世民率领八万军队进攻王世充,每次战役秦叔宝都充当先锋。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正月,李世民亲自带领训练有素的玄甲队斩俘王世充军六千余人,俘虏王世充的骑将葛彦璋,王世充逃回洛阳城,闭门不出。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三月,夏王窦建德亲率十余万大军驰援洛阳,李世民采纳郭孝恪等人的建议,继续用重兵围困洛阳城,自己亲率精锐步骑3500人抢占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西),阻止窦建德军西进。五月初二,决战打响了,秦叔宝横枪跃马,从敌军正面一直杀到敌军背面,他手持唐军军旗,又从敌军背面杀到敌军正面,千军万马之中,纵横驰骋,勇不可挡。唐军一鼓作气,赢得了虎牢战役的最后胜利,窦建德被迫接受了充当俘虏的命运。

王世充眼见窦建德军的主力已经溃败走投无路之中,向唐军弃械投降。中原的主要地区落入唐军的掌控,唐王朝的统一大业初告成功。秦叔宝因功进封翼国公。

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窦建德在长安遇害,其旧部高雅贤等人共推刘黑闼为首领,起兵反唐,半年之内,尽复窦建德故地,占据了河北大部郡县和河南部分地区,又得到了突厥颉利可汗的支援,一时声势惊人。十二月,李世民奉命出征。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二月,秦叔宝在列人(今河北肥乡东北)迎击刘黑闼部,又立殊勋,三月,刘黑闼粮草已尽,粮道又被李世民截断,不得不与唐军决一死战。刘黑闼的两万步骑渡过洺水(今河北曲周东南),与唐军展开了殊死战,唐军气势如虹,决开洺水,顿时浊浪滔天,刘黑闼军终于士气崩溃,被唐军斩首一万余级,数千人淹死在洺水当中,刘黑闼带着两百骑兵仓皇逃走,后来被人出卖献首唐军。秦叔宝再受重赏,前后受赐的金帛数以千万计。  

在跟随李世民的征战中,每逢敌人的骁将锐卒在阵前挑衅,李世民总让秦叔宝去拿下他们,秦叔宝提枪跃马而去,“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堪称英雄盖世的万人敌,李世民对秦叔宝更加器重,秦叔宝也以此颇为自负。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事变爆发了,秦叔宝跟随李世民诛杀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帮助李世民夺取了皇储之位,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秦叔宝拥戴有功,成为李世民的首功之臣。秦叔宝拜左武卫大将军,得封邑七百户。  

自此,秦叔宝没有再领兵出征,多年以来缠绵病塌,他曾对别人言道,“我从少年时代起就戎马倥偬,经历过大小二百多次战斗,屡次身受重伤,计量我前后流出的鲜血,总有几斛之多,怎能不生病呢”,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秦叔宝因病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墓前雕刻石人、石马,以彰显其显赫的战功和超人的武功,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改封秦叔宝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放进了凌烟阁,画像与真人一般大小,去世多年的秦叔宝也名列其中,成为永垂青史的大唐英雄。

总结起来,秦叔宝一生从少年追随来护儿、张须陀为隋将,到上瓦岗,保李密,迫降王世充,最后得遇明主李世民,君臣相得,建不世功业。历史上的秦叔宝是罕见的勇将。

据说李世民一度噩梦连连,有秦叔宝、尉迟敬德守卫方能安睡,后来绘其形容贴在宫门。这就是门神的来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