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姑苏风光 |
秋尽天平4
我楚狂人
范公祠东侧有乾隆御碑亭,颇宏丽。御碑亭重檐八角,亭中置四方砚石御碑,刻有乾隆游天平山诗4首。御碑亭后数十步是唐代古刹白云庵。唐宝历二年,僧永安在天平山南麓建白云庵,亦名天平寺。因山半有白云泉而得名。北宋天圣六年(1028),僧择梧就宝历遗址再建庵院。庆历四年(1044),参知政事范仲淹因祖坟在天平山东麓,于例得置功德寺,于是奏请以白云庵改功德香火院,仁宗赐寺额及山,天平山因而又名赐山,俗称范坟山。白云庵在文革中一度被废弃,改成了餐厅,现在已经修缮一新。白云庵前的古枫林里,竖立着范仲淹的全身立像,供游人瞻仰。一九八九年,为纪念范仲淹诞生一千周年,在忠烈庙前重建“先忧后乐”坊,以表彰范公一生伟业。
白云庵之东紧靠天平山庄,天平山庄之东是咒钵庵,三群建筑联成一体,有长廊勾连。
天平山庄与咒钵庵是一组风格别致古建筑群,为明万历年间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始建,楼堂廊榭,依山而筑,既有园林之胜,更现山林之趣。园中的见山楼、鱼乐国等处都是别具匠心的佳构,岁寒堂现在是范仲淹纪念馆,1994年11月修复后对外开放。
咒钵庵东侧经“丽水府君墓”石坊,在印石之侧循桃花涧有墓道直达丽水府君墓,这是范家祖坟。范仲淹曾、祖、父三世都被追赠国公,故范坟又呼三太师坟。范家祖坟文革也经破坏,墓道上的石马石羊被推翻砸碎,现在已经恢复。从这里,循桃花涧,现在是新的上山路,翻山可以直通龙池风景区。范坟东北侧有童梓门,这是天平山的后山门。
登天平的主要山道是在白云庵西侧的“登天平路”,自山下到山顶分为三段:从山下至“一线天”为下白云,“一线天”至石屋为中白云,石屋至山顶为上白云。山顶平整处名望湖台,这里有巨石名照湖镜。这条登天平路,沿线有一线天、飞来石、望枫台、中白云亭、石屋、莲花洞、卓笔峰、照湖镜等主要景致。登顶远眺,见农田水网,群山起伏,远望浩瀚太湖水天一色,是绝佳的江南山水画卷。据宋《平江图》所示,山顶原有宝塔,现已无存。
深秋的天平山,因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显其迷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