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俞大猷4
(2012-08-18 07:19:08)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抗倭名将俞大猷4
——明史札记之二十九
我楚狂人
四、浙东抗倭
明朝嘉靖年间,海禁日严,而倭患也越来越严重。倭寇与东南大陆当地不法分子相勾结,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明朝从嘉靖二十六年(1547),开始委派官吏,加强海防,展开抗倭斗争。
嘉靖三十一年(1552),由兵部推荐,诏移战功卓著的广东都指挥佥事的俞大猷从广东带兵到浙东、苏南平倭,受命任宁(波)台(州)参将。
当时,倭寇已攻破宁波昌国卫、绍兴临山卫,转掠松阳,不到一个月,竟连袭浙东大部分地区,所到之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俞大猷到任后,发现倭寇的流动性非常大,飘忽不定,往来战舰随行,每到一处就下舰登陆,抢掠后乘舰远遁。浙东地区地势复杂,水道纵横,明军进剿带十分困难。俞大猷认为明军不应该尾随追击,要改变被动的局面。于是从清理河道上的敌舰入手,迫令敌回救,然后以重兵逐之下海,边逐边击,并事先在沿海布下舟师,形成包围之势。表示担心如断倭退路,必定会使倭寇全力内袭,为祸腹地。但是,俞大猷认为倭寇毕竟是入侵之敌,所仗有舟舰可载以遁逃,一入海就无法追赶。如果他们深入内地,则失去海上联系,必被我大军全剿。因此,只要灭其战舰是关键,其必返救,一救则正入我彀中,正应兵法攻其必救,如何不胜?俞大猷的方略受到了上司的支持。他被授权调集福建沿海的明军舟师,以福建制造的楼船分布沿海岛屿,伺机率领精锐部队沿河道突袭倭寇战舰。
嘉靖三十二年(1553)三月,俞大猷率闽中楼船突击普陀山的倭寇新巢。时徽州人王直勾结倭寇进犯镇海关,遭到明朝守军的反击,退据金塘岛,集聚于沥港。次年三月,浙闽提督王抒遣参将俞大猷从沥港正面进攻,参将汤克宽从西堠门堵住倭寇退路,两面夹攻,配合戚继光、邓城等部,以福建楼船战于宁波、绍兴、松阳诸郡,焚倭寇舟舰数十艘,斩俘敌千余人。是为舟山抗倭首次大捷,俞大猷把沥港改称为“平倭港”。当地百姓在沥港建立了“平倭碑”,以供后人瞻仰。该碑现现尚存,为舟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贼首王直等逃遁,大胜后俞大猷竟遭停俸的处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据宁波普陀,俞大猷率将主攻之,寇突出,杀武举火斌等三百人。俞大猷坐戴罪剿贼,不久败贼于吴淞所。诏除俞大猷前罪,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击贼于平望,再战于六金坝,皆大捷,斩首三千级。寇犯金山,俞大猷所率将卒不及三百人,征集诸路兵未至,战失利。倭寇2万屯松江柘林,闽浙总督张经促战,俞大猷坚持不可。待永顺、保靖兵至,乃从张经大破贼于王江径,取得抗倭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但是战功为严嵩义子、工部尚书赵文华、浙江巡抚胡宗宪攘为己有,张经反被加“养寇失机”罪名,入狱后被害。俞大猷也受降职处分,“以金山失律加罪之,谪充为事官”。
嘉靖三十四年(1555),新倭犯苏州陆泾坝,直抵娄门,败南京都督周于德兵。俞大猷以戴罪之身,偕副使任环,大败倭寇于陆泾坝,焚倭寇舟三十余艘,又拦击其自三丈浦出海流寇,击沉其舟七艘。继又破贼于吴江莺脰湖,贼走嘉兴三板沙,掠民舟将遁,俞大猷追击于马迹山,生擒倭寇首领金泾和许浦,白茆港之贼俱逃出海,俞大猷再追击于茶山,焚5舟,击坏及覆没者无数;俞大猷及佥事董邦政分路追击,再获9舟。一月之间,将浙东陆上倭寇打得东逃西窜,令倭寇闻知俞大猷的名字就丧胆。
余贼三百余,登陆走据华亭陶宅镇,屡败赵文华等大军。贼寇在柘林纠集40余艘船,情势危急,而巡抚曹邦辅劾俞大猷纵贼,帝怒,夺其世荫,责令立功自赎。无何,俞大猷偕副使王崇古入洋追贼,焚巨舰8艘,斩获无数。
初以倭患急,朝廷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兼辖苏、松诸郡,数月间无所作为。廷臣争言俞大猷军事干才,遂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月罢刘远,以俞大猷代浙江总兵官。俞大猷在西庵、沈庄、清水洼、黄浦等战役连获大胜,诏还世荫,加都督佥事。继而击败盘据舟山之倭寇。
浙东平倭之战,应该说是俞大猷战斗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他“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充分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抓住其致命要害的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攻其必救”、 “围而歼之”,展示了其出色的指挥才干和杰出的谋略智慧。但是,俞大猷何其不幸,正逢奸臣当道,权臣贪功。不但战功屡屡被赵文华、胡宗宪侵夺,甚至胜而获咎。带着镣铐跳舞,俞大猷浙东抗倭之谓也。不幸之大幸,没有如张经一般遇害,还取得了浙东抗倭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