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宜兴补记1

(2012-06-20 07:58:40)
标签:

人文/历史

山水

旅游

分类: 天南地北

宜兴补记1

我楚狂人

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光浮光掠影走过是不行的,住下来看看才有点体会。这次在宜兴小住一夜,也许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略有了解了。因为以前写过《宜兴二题》,所以这次命题为《宜兴补记》。

东道主是我在江苏省写作学会结识的王老师,已经是十多年的老朋友了。王老师是“小孟尝”式的性情,喜欢结交朋友,按他夫人的说法“没有朋友上门就心慌慌”。难为他的夫人陪着他忙。

这次与王老师一起走了周王庙和忠肃祠、氿滨和步行街、东氿,于是补记如下:

一、周王庙和忠肃祠

宜兴的老城几乎全拆光了,看不见什么旧民居了。宜兴这样有文化积淀的旧城居然没有保留一两条有代表性的老街,令人惊讶。如今的宜兴城区老城区是由人民路和解放路这个大十字为骨架构建的,另外氿滨有环湖的休闲区,城东有新城区。

周王庙就在解放路近侧,从解放路南向折入茶局巷,过桥,再东折经小巷见一片小小的市民休闲广场,就是周王庙了。周王庙是俗称,这里的正式名字是“周孝侯祠”,又称“忠烈庙”、“周孝侯庙”,纪念的是宜兴第一名人晋平西将军周处。周孝侯祠始建于晋元康九年(229年),现存大殿是明代嘉靖三十三年(1554)重建的,是江苏省级文物,同时也是宜兴的碑刻博物馆,宜兴的名碑荟萃于此。看介绍,有唐至清碑刻100多方,最珍贵者是唐元和六年平西将军周府君碑和明重刻陆机撰王羲之书的孝侯碑。可惜那天不开放,好像是内部整修的样子,可惜了。这也是缘法。2005年我去日本奈良,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唐招提寺,就是逢上难得的整修,不得一进。好在宜兴不远,下次还能见到的。

周孝侯祠前面是一个下沉式广场,广场四面有石坊,这里已经成为宜兴的文物旧货市场。周孝侯祠后面原来是周处家的家属塚,“文革”中惨遭毁坏,夷为平地,墓中文物也都流失了,实为惨事。

第二天清晨我去周孝侯祠补拍几张照片,见到了啼笑皆非的一幕:周孝侯祠门前石坊下布置了一座帐篷,里面供了观音菩萨,旁边有一笼放生的喜鹊。观音佛像前是热闹的鱼市场,水池里都是活蹦乱跳的待宰的鱼儿。鱼贩子游戏一般念一声“阿弥陀佛”,捞一条鱼……

周侯与观音何干?放生与杀生共存。呜呼,我们今天乱糟糟的宗教信仰!

周孝侯祠旁边的小巷里有忠肃祠,是纪念明代抗清战死的宣大总督赠兵部尚书卢象升的,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静穆而庄严。明代自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之后,文臣领兵成了风气,明季更是如此,如袁崇焕、熊廷弼、杨嗣昌、洪承畴都是,卢象升是其中佼佼者。

卢象升(1600~1638) 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宜兴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北京),卢象升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六年起,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军,直至九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练兵御清。十一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攻,卢象升主张坚决抵御,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卢象升孤军作战,屡战失利。是年十二月(1639年1月)在巨鹿(今属河北)同清军激战时阵亡。后追赠兵部尚书,谥忠烈,清改谥忠肃。有《卢忠肃公集》。

惜哉,卢象升!

宜兴补记1

宜兴补记1

宜兴补记1

宜兴补记1

宜兴补记1

宜兴补记1

宜兴补记1

宜兴补记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话默契球
后一篇:为瑞典队喝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