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忧与爱》刍议
(2012-06-08 08:32:14)
标签:
高考语文写作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忧与爱》刍议
我楚狂人
今年是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组没有吴锦教授参加的一年,考前不知道考题会有多大变化,所以特别关心今年的考题,特别是作文题。昨天中午,各地高考语文卷纷纷揭晓,包括江苏的,见到了《忧与爱》这个命题,我还想等一等有什么背景文字,但是没有。江苏今年真的考纯命题作文了,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的命题。这是吴锦教授多年的想法,却在吴锦教授缺席的情况下实现了。
江苏今年考的是纯命题作文,没有附加任何材料和条件,这是考场作文最原始的命题方式。自有科举就考命题作文,只不过科举的命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里,南宋以后就限制在《四书》里。命题作文应该是最本真的命题样式,但是其为人诟病的原因是容易引发猜题押宝。其实考试作文猜题押宝古来有之,自有科举就有猜题。但是,科举时代一千多年,也没有因为猜题押宝而改变命题样式,而且也没有那个状元是靠猜题得来的。所以猜题押宝并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那么可靠。只要我们的命题能够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明智的教师和考生自会打消猜题押宝的念头的。如今年江苏的《忧与爱》这个题目,还是中规中矩的,还是“押”不到的。
何谓“关系型”作文题?“文革”后恢复高考最初阶段的语文老师知道,这是典型的议论文题型之一,议论的就是两个概念或更多概念之间的关系。所谓关系概括起来就是区别和联系,甚至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系型题目研究得最热闹的是1986年的高考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讨论了半天,统一认识“树木”与“森林”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森林”与“气候”是互为因果关系,“联系实际”普遍联系到“社会风气”这个问题上上来,也算合情合理。今年江苏的《忧与爱》,破题不困难,无非是是由爱生忧:因为爱国,所以忧国;因为爱民,所以忧民。等等。这个题目的困难之处是写大容易写小难,写虚容易写实难。容易引发“假大空”。不信阅卷时看。所以我认为江苏的这个题目还是中规中矩而已,不会叫好。
关系型作文题的致命伤是偏向一面,罔顾关系。如果不从“关系”着眼,作文就失败了。
江苏这个题目,几乎已经框死就是写议论文了。高中生应该会发议论了,应该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具备自己的独立见解了,通过考试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也很是正常。再说议论文在判卷时标准相对会容易统一些,有利于阅卷操作。考场作文考议论文还是有点道理的。
也许明年江苏的高中语文老师会研究议论文的教学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