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访古2

标签:
人文/历史山水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唐模访古2
——徽州行之三
我楚狂人
今天的唐模村是AAAA级景区,唐模旅游有几个看点:檀干溪看水口文化,檀干园看许远祠堂和“孝子湖”小西湖,看废弃的许氏宗祠,看千年古银杏,看风雨桥高阳桥,看水街,看碑刻。
村口檀干溪边有一棵已有400多年的古樟树。树端下部中空,活脱脱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张口凝目,电视剧《天仙配》中为七仙女和董永开口做媒的“槐荫树”就是在此树为“替身”拍摄的。离树不远有一座“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间。此亭形式独特,亭分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上各悬铁马飞铃,微风吹动,叮当作响。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故又名“八角亭”。
由“沙堤亭”前行便是同胞翰林石坊,为纪念清康熙钦点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俩同入翰林而建,因其工丽典雅,雕刻精美,被誉为唐模的门户。
檀干溪有“十桥九貌”之说,横跨在檀干溪上的小石桥形貌各不相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徽州盛行“水口”文化,这在檀干溪表现得很典型。水口是风水学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所谓“水口”,指水源所从出之洞口,在徽州村落建设中是一项重要设施,对绿化和生态环境优化有着典型的意义。清代的《入地眼图说》卷7一节中说:“入山寻水口……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财用之不竭.”可知水口有两种:“一为水流入之处,一为水流出之处,前者要开敞,后者当封闭。徽州人之所以热衷于在村口建造水口,主要是因为受风水理论的影响,他们认为水是财富的象征,为了防止它外流就应该修建“水口”,将水留住,才会“户闭”则财用之不竭,水口多选于山脉转折,流水环绕的地方,此外在水口还会辅助建造些富于人文气息的建筑,以庙、亭、堤、桥、树为主,据说可以加深水口的锁匙气势。
其实所谓“水口”实际上就是在溪水里建起的一道道小水坝,用以储留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小水坝与水面相平,溪水满则溢出,流向下游,下游再如此重复。“水口”很有讲究,不能筑得太高,也就是不能太贪,影响下游;同时“满则溢”,很符合中庸之道。所以把“水口”称之为文化,是有道理的。
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那就是檀干园。檀干溪和进村的古驿道穿园而过,河溪两岸数十株百年古树,浓荫蔽日,充分利用天然的湖山坡地,因地制宜,将山水、田野、村舍溶于一体,形成独特的皖南古村落的水口园林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