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此院1


标签:
人文/历史山水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大哉此院1
——徽州行之二
我楚狂人
汽车一过昱岭关隧道,进入安徽省界,民居风格马上就有变化——都有高大的风火墙。这就是徽派建筑的鲜明个性标志。到安徽旅游,特别是到皖南旅游,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那就是看一看徽派古建。于是我们就去了徽派古建的代表作之一的歙县徽商大宅院。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这个“歙”字,除了地名,未见其他用途。秦汉时,歙县地域包括今浙江淳安、遂安、安徽休宁、屯溪、绩溪、黄山风景区,以及江西婺源一部分。这是很大的一块。
歙县人才辈出,名宦明代有文渊阁大学士许国,清朝有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等;历代有祝确(朱熹的外祖父)、江元、吴养春、鲍淑芳、江春、叶天赐等著名名士和徽商,近代更是著名徽商辈出;其他如制墨大家曹素功;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清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汪士慎、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近代经学大师吴承仕和经济学家王茂荫、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革命音乐家张曙,文学评论家叶以群等。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医学、新安文学及徽戏、徽墨、歙砚、徽菜等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所以徽州文化,被称为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现在的歙县保存的文化遗存还是很丰富的,古城门还在,徽州府衙还有遗存,素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共建有250多座。遗存的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还有不少名人宅第遍布城乡,我们将要参观的徽商大宅院就是徽派古建的集成。
为什么说是“集成”呢?因为徽商大宅院不是原貌,而是把散落在全县城乡的26座濒临坍塌的老宅院集中移建修复的。好听点是集合体,难听点是大杂烩。所以很难说有什么整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