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长寿村的思考
(2012-05-20 07:02:49)
标签:
人文/历史山水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巴马长寿村的思考
——南国佳山水之十一
我楚狂人
巴马的旅游是被长寿之乡的名声带动起来的,如今巴马县城的市民广场,其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就是一个草书的“寿”字,这是很准确的定位。
从百魔洞出来,天色尚早,我们顺路去了盘阳河边的著名长寿村巴马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
按照世界“长寿之乡”的标准,就是每10万人中至少有健康百岁老人7人,而巴马24万人,现有百岁老人74位,超过“长寿之乡”标准4倍;其中巴盘屯全屯515人,有百岁老人7人,超“长寿之乡”的标准200倍。巴马的长寿现象由来已久,现在还留存有清朝皇帝褒奖长寿老人的故事,说是清朝嘉庆皇帝闻永定土司境内有位瑶族老人高寿142岁,于嘉庆十五年庚午嘉平月(1810年12月)为这位名叫蓝祥的瑶族寿星赐诗一首以祝寿,诗曰:
星孤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蓝。
百岁春秋卅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
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才聃。
花甲再周衍无极,长生宝录丽琅函。
又说光绪戊戌年仲冬月(1898年11月)钦命广西提督府给今巴马那桃乡平林村耆民(即长寿老人)邓诚才赠送寿匾—方,并题贺词“惟仁者寿”。这些史料说明,桂西北一带长寿现象古已知名,尤其以巴马最为著名。
世界上每一个长寿之乡都会被人刨根问底,探索长寿的奥秘,巴马也不例外。那么巴马的回答是什么呢?巴马人说长寿的奥秘一是水,二是空气,三是地磁,四是饮食习惯。
巴马人饮用盘阳河的水,庄稼也靠盘阳河水浇灌。由于巴马的磁场远远高于地球其他地区,盘阳河上游的30多公里,绝大部分是地下暗河。这一段由柳羊洞、百魔洞、百鸟岩、水晶宫等四大洞穴地下河系统组成,再加上盘阳河的源头在凤山县境内的水源洞,这样,神奇的盘阳河完全造就了一台大自然杰作的“多重净化和磁化”的“天然磁化净水器”。 巴马、凤山两县100多位百岁老人绝大部分就生活在这“多重净化和天然磁化”的地下河水系“天然磁化净水器”旁,健康长寿则是天经地义的。
巴马的空气富含负氧离子,而以洞穴中空气的负氧离子含量更高。负氧离子含量高,也就是空气质量好。长期生活在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环境里,身体状况也就好了。而负氧离子含量高,也与这里的地磁强有关系。
美国科学家在《认识磁场》一片中讲道:“磁力是宇宙中最强大、最基本的力量,世界上任何东西没有他就不会存在,甚至没有人类生命,人类离不开磁场”。长寿村老寿星们的体检结果证明:人们生活在强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液清洁、循环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极低、身体免疫力高、衰老缓慢。原理么,还要研究。
巴马人的饮食习惯普遍清淡。据调查,巴马寿星们的主要食物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自然生态作物。主要粮食有珍珠黄玉米、粳米、糯米、小米、红薯、山芋、黄豆、猫豆、木薯等。蔬菜以青菜、南瓜、南瓜苗、红薯叶、苦麻菜、野藤菜、雷公根、儿粮菜、鲜米菜等为主;同时还有竹笋、香菇、木耳、剑花等山珍。这粮食和蔬菜都是自然生长的“绿色食品”,多用农家肥种植。特别是一些野菜,是自然界中自生自长的绿色蔬菜,各种维生素含量非常高。巴马的山区里种植许多豆类植物,如黄豆、竹豆、猫豆、弯豆、刀豆、四季豆、荷包豆、篱笆豆等,都是长寿老人最喜欢吃的食物。百岁老人所食的油料以火麻油、茶油、蝴蝶果油等为主,而这些油料也都是当地绿色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巴马人少食荤菜,最好的荤菜就是香猪和油鱼。巴马香猪是当地的一种体小肉嫩瘦肉多的特别品种,现在一斤净香猪肉售价高达一百多元。呵呵!油鱼是盘阳河特产的鱼,煎鱼不用放油,下锅自然就煎出油来。据说因为风味独特,已经被捕捞一空,快要绝迹了。
由于巴马人的饮食“粗、杂、素、淡、鲜”,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五低两高”特点,这符合根除现代“富贵病”的寿膳饮食结构。从巴马百岁老人的一百一十例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资料表明,没有一位百岁老人死于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或者癌症。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巴马被命名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
这次去巴盘屯,隐隐有些担忧:屯里家家建起了五六层六七层的高楼,高楼靠着山坡,挤挤挨挨的,而且都是自己人扎钢筋砌墙建造的,这里的安全隐忧不少。再说布局无规划,建筑垃圾乱堆,尘土飞扬,对长寿村的环境有影响。这样的楼房都是用来出租给“候鸟人”的,你敢住吗?我们下车就有人兜售与百岁老人合影的红包,百岁老人也被安排在客厅里成了活“道具”,合影留念收红包。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平和心态被打破了,天天对着镜头,这不利于老人的健康。我们应该对老人更多一些尊重,更多一些爱护。
盘阳河水依旧清澈,巴盘屯的老树依旧葱翠,我们还是少打扰长寿乡村民宁静的生活吧。
附言:图片上传又出问题了。要看图片,请到我的同名网易、腾讯博客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