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的水波天窗和百魔洞1

标签:
人文/历史山水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巴马的水波天窗和百魔洞1
——南国佳山水之十
我楚狂人
去长寿之乡巴马,巴马的主景点是百魔洞,百魔洞里一个妖魔也没有,只有负氧离子丰富的清新空气。后来才知道“巴马”和“百魔”实际上都是同一个瑶族词语的音译,意思都是“泉水之源”。这泉水指的就是巴马的母亲河盘阳河。
从广西首府南宁到巴马县城车程三个多小时。巴马瑶族自治县全县人口仅21万,巴马瑶族自治县现辖1镇9乡。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活。这是个“九山一水”的多民族聚居之地。
我们没有在巴马县城多逗留,安排宾馆,吃了午饭,就直接沿着盘阳河经甲篆乡去景点。
我们到巴马的第一个景点是盘阳河对面的水波天窗,又叫做百鸟岩。
水波天窗原名百鸟岩,因百鸟聚飞出名,后来根据暗河溶洞和洞中时见“天窗”透光的景色特点,改名为“水波天窗”。其实未必有原名好。水波天窗位于甲篆乡烈屯西北面的漠斋山下。盘阳河自吉屯白熊洞潜入山下,形成1000多米的伏流暗河后,在此洞流出,是盘阳河注入红水河前的最后一处伏流出水口。洞口宽50米,一石壁把洞口分成两个略呈三角形的左右洞口。左侧洞口宽40米,高15米,两洞口内侧相通。洞深500米,蜿蜒曲折,直通与白熊洞一山之隔的拉类坳下的一个侧洞口。洞内空气高含负氧离子,据说在洞里只需默语3分钟,就会思绪全无,进入休眠状态。
洞中水面波平如镜,深不可测,宽处约40米,窄处仅10米。从洞口行舟至300米转折处,距水面30米处有一圆形天窗,天光照到水面,犹如舞台上的光束,色彩纷呈。洞中歧洞叉道不可胜数,密如蜂房,整个洞仿佛一座装饰华丽、变幻莫测的谜宫。因进出此洞有“三明三暗”处,游洞仿佛经历“三天三夜”,所以英国洞穴探险队曾戏称在洞中探秘可体味在地球上消失三天三夜的感觉。洞的尽头有一巨大岩石,裂痕石缝形成:“人、人、寿”三个字。大吉大利的祝福。
游水波天窗是坐船进洞,体会“三天三夜”的光线明暗变化。由于要有这样的体会,所以洞中不设置灯光,全凭“天窗”的光线自然调节。正如此,景区给每一个游客穿上救生衣,救生衣上设置了荧光片,以防万一。
近右侧洞口处有沙滩,可停靠舟船。沙滩右侧是一块30多平方米的石台,台面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石台一侧,洞壁雪白,可攀援其中。洞内两侧有众多石鹰、石柱、石幔、石观音菩萨等,百态千姿,令人目不暇接。其美妙景象好似桂林的芦笛岩,又有点像九寨沟,故游人称之为“水上芦笛”、“洞中九寨”。
盘阳河水是国标二级水,可以直接入口饮用,不少游伴都舀水喝。我不敢。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