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方法及其他3
(2012-02-24 08:12:50)
标签:
议论文写作教育 |
分类: 写作杂谈 |
论证方法及其他3
——议论文写作入门之五
我楚狂人
三、尝试习作
例文
悲金
韩骏东
我不喜欢《红楼梦》;我喜欢薛宝钗。
我没看完《红楼梦》;我熟悉薛宝钗。
我对薛宝钗的了解,只来源于几个描写她的片段以及老师的介绍。不过我觉得这样可以公正些。看过《红楼梦》的人,不说林黛玉的尖酸;却只骂薛宝钗的虚伪。他们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把太多主观感情投资在林黛玉身上,而薛又是与林唱反调的,当然不讨人喜欢。 没错,薛宝钗固然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但那个时代需要礼和德;她的确有虚伪、圆滑之嫌,但这要跟她办事的出发点和价值观才能判定,就像我们叫办好事的“见风使舵”者为随机应变;而称办坏事的“随机应变”者为见风使舵。所以,宝钗身上有很多闪光之处。
一、枭雄之智
如果宝钗想做曹操,只要一个条件:须眉之身。她在贾府中,同样是“乱世枭雄,治世良相”。林黛玉的尖酸,挑尽了贾府人的“不是”。可湘云让她挑宝钗的“不是”时,只能说“当然不敢”,——恐怕是“不能”吧! 宝钗有才,且更胜林黛玉一筹。但她了解老太太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就深藏不露,一露便一鸣惊人,黛玉岂能及之?宝钗的“韬光养晦”可与司马懿相提并论。
宝钗讨人欢心的本事就不用说了,赵姨娘对她的评价是“宝丫头是最妥当”的,王熙凤也自叹不如地说她“是主意……不干自事不开口。”宝钗还会在哥哥入狱后,主持薛家大局,这一点《红》中的女孩哪个能及? 所以,在贾府人心里——除了那个玩世不恭的贾宝玉——宝钗是无可挑剔的。
二、沉鱼落雁
群芳宴上,宝钗抽的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她姓“薛”(雪),住的地方像雪洞,吃的是“冷香丸”,可爱的是,她身上挂着一把锁。她不像要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时哭时喜,她善于交际却喜安静、素雅的氛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这句词是我写的,那原型一定是宝钗。
看看这段,宝玉那小子“只见(宝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
很清楚了吧?宝钗不但漂亮,而且不爱化妆,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宝玉还想道:“这膀子,若长在林姑娘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长在她(宝钗)身上,正是恨我没福!反衬出宝钗的高贵、不可侵犯的气质。
三、执着追求
有一套“金陵十二钗”的邮票,上面有“宝钗扑蝶”、“黛玉葬花”。这是对两个性格能力、价值观的最好展现。黛玉只会“葬花”,只懂悼念死的东西,挽留往昔的美好,这样的人有什么出息?年轻轻地就对活生生的未来不抱希望,不早死才怪。宝钗不同,她会扑蝶,她会把握活的东西,她相信未来,相信追求。她是实际的、执着的。
终
看完《红楼梦》,人们只知为宝黛的情爱而悲,可我觉得宝钗更可怜——她得到了胜利,却没有爱情;她得到了物质满足,却没有心灵的充实。这不比黛玉可怜吗? 曹雪芹啊,曹雪芹,你为什么要这样“捉弄”一个几乎完美无瑕少女的命运呢?答案大概就是因为宝钗太完美了。曹雪芹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他是个大男子主义者。现实中,他不可能接受一个处处比自己强的女子的爱情,所以,作为他的“替身”的宝玉就“不爱”宝钗了。这不是他“不想爱”,而是他“不能爱”,爱不起。有个证据可以证明,宝钗在《红》中是“反面人物”,是一个应该被骂的人物;可作者在全书中从未直接的或议论性的挑宝钗的“不是”,只是借疯疯颠颠的宝玉之口“小骂”她几句。这在小说中很少见的。曹雪芹对宝钗是“爱不起”,“骂不起”,所以,我说宝钗——“了不起”!
(本文获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作文大赛一等奖,多家刊物转载)
点析
上文是苏州市多年来获得的传统的“华东六省一市作文大赛”唯一的一等奖。这是篇翻案文章,针对多年来《红楼梦》评论中“拥林反薛”的倾向,大胆提出自己的“拥薛”的观点,且言之成理。作者大量的引用原著,加以评点,紧扣原著,显得议论很扎实。
习作训练
请以“天才与勤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议论文。
提示
请尽量使用举例论证。另外在审题时注意,要注意“某某与某某”这种“关系型”的题目是要着力论证两者(有时甚至是多者)之间的关系的。“关系型”论题是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题型,应该多加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