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权者朱棣2
(2012-01-16 07:41:02)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篡权者朱棣2
——明史札记之十四
我楚狂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势大难图,故削藩自燕王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为图燕王,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燕王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燕王。张信为燕王旧部,此时遂降燕,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燕王旧部,降燕从战者甚多。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伐燕。先锋抵雄县,为燕师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李文忠之子)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市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建文帝于三年复齐、黄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败盛庸于滹沱河,再败吴杰等于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其外出募师勤王。当时,燕师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同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燕,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燕王朱棣可算是险胜。究其原因,一是有一个贤内助,燕王妃(后为皇后)是徐达长女,多谋善断,有“女诸葛”之称,朱棣受益良多。二是有一个奇人相助,那就是姚广孝,这人后面专文说。三是建文帝一方无统帅才,耿炳文本非大将才,李景隆更是绣花枕头。四是燕王有内应,所以行险突袭南京成功,李景隆开门降。
朱棣进南京后称帝,1402-1424年在位。庙号原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