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锦溪之叹3

(2011-12-30 09:07:55)
标签:

人文/历史

旅游

分类: 姑苏风光

锦溪之叹3

我楚狂人

再说说文化遗存。周庄是从“沈厅”和“双桥”起家的,后来逐步扩大。同里第一步是修复退思园,后来是“三桥二堂”。如同里退思园、南浔嘉业堂和小莲庄、震泽师俭堂这样的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锦溪没有拿得出手的文化遗存,陈墓在历史上曾经是园林之乡,但是乾隆三十八年的强台风几乎毁了陈墓全镇,这个园林之乡就没有回过神来。锦溪现在就是唱“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七十二只窑”是没有用处的,陈墓的砖窑都是小土窑,没有名窑,也就没有旅游价值了。大东厂倒是当时比较先进的砖瓦厂,但是也没有旅游价值。只是大东厂的新石器遗址该动动脑筋,拉动一些知识界人士来看看,成为旅游助力。照此看,只有做桥的文章了。

水乡小镇,做足桥文章的不少。周庄的双桥靠陈逸飞出名,富安桥确实有特点,绝似《清明上河图》景物。同里是“三桥”,以“走三桥”民俗带动桥文章。震泽禹迹桥打的是大禹的牌子,与慈云寺塔相配,绝佳图画。松陵有江南第一场桥垂虹桥的遗迹残桥,以诗文称著。那么陈墓的桥如何?难道除了多还是多吗?桥要与文化联系才有旅游价值。陈墓主要的石桥应该有碑文;现在空有碑石,没有碑文。介绍此桥始建及重修年月和相关人物、建造材料、主要数据(桥长、拱高等等)、相关故事及传说。在旅游宣传中重点突出几座桥,以点带面。如最老的桥、最长的桥、最美的桥、传说最丰富的桥等等。其实锦溪的桥真的很难给人深刻印象。难啊!

锦溪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其实那新建的外埂基水上长廊真是神来之笔,每个到锦溪的游客都为之倾倒,可惜至今没有漂亮的名字。“水天一色”?“卧波”?“枕涛”?“月影渔归”?总之,赶快起一个与之相符的好名字。

最后说说风味餐饮。众所周知,各地的旅游都有风味餐饮一席地:新疆、内蒙的烤全羊、云台山的闹汤驴肉、扬州富春的包子和淮扬菜狮子头、海南岛的海鲜与火山口羊肉,等等,都是风靡全国的特色餐饮。即使周边小镇也在做小吃和餐饮的文章:周庄的万山蹄、甪直的萝卜干、乌镇的三白酒和臭豆腐、南浔的千张包和粽子、震泽的灰汤年糕,还有几乎每个镇都在卖的熏青豆和芡实糕。锦溪应该是现成的:小吃是袜底酥和南瓜糕,菜式是“陈墓三鲜”蟹鲃鳗,加上被周庄已经炒热的“三味圆”鸡汤面筋,但是这个也需要包装炒作。而且要坚持自己的特色,面拖黄蟹毛豆子、红烧鲃鱼配鲃肺汤、红焖河鳗毛豆子、蚬子汤,这些是锦溪与众不同的烹调方法,应该坚持,打出牌子。把“陈墓三鲜”和蚬子汤的巨幅招贴一直打到公路边,主要饭店推出特色宴,完全可以引来远近老饕一快朵颐。(参见我的《陈墓旧事》之《陈墓三鲜》)不妨试试。

水乡小镇要开夜游,宁静的小镇夜晚别有魅力,现在西塘、乌镇已经有成功尝试,锦溪也可以在临水街道搞些旧式小旅馆,这样很配文艺青年的胃口。可以试试。锦溪之叹3

锦溪之叹3

锦溪之叹3

锦溪之叹3

锦溪之叹3

锦溪之叹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宜兴新景点
后一篇:盘点我的201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