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达与常遇春3

(2011-12-13 08:20:55)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旅游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徐达与常遇春3

——明史札记之八

我楚狂人

二、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年8月9日)),字伯仁,号燕衡,回族,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常遇春字伯仁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初,常遇春啸聚绿林草泽中,追随强盗头目刘聚,后在和阳投奔朱元璋。

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即率军渡江南下,在著名的采石矶(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江东岸)战役中,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次年三月,又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常遇春锋芒初露,勇冠三军,升至元帅。

元至正十九年(1359)七月,朱元璋攻取金华后,派遣大将军常遇春进兵攻衢州。双方交战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后来,常遇春以奇兵突入,毁其所架之炮。元军支持不住,遣使密约投降,衢州路院判张斌夜出小西门,迎常遇春大军入城。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随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谋袭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今之九江)。

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取应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设伏,为全军主力。经过一场鏖战,在龙湾登陆的陈友谅兵。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陈友谅大败而逃。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不久,升行省参知政事。

龙湾战后的第三年,1363年,陈友谅以号称六十万大军倾巢来攻,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军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天的决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决战。两军相持,难解难分。一次朱元璋座船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率船队来围攻,情况危急。常遇春奋勇当先,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战斗中常遇春奉命积极组织火攻,发挥小船优势,乘风纵火,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兵将损失过半,湖水尽赤。陈友谅率残舰撤往湖口,又受到朱元璋诸将的追击和常遇春的迎头堵截。陈友谅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常遇春因功受赏,升为平章政事。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按:即常遇春)。”

至正二十四年(1364)七月,常遇春先是随徐达率军攻占庐州。接着,又与邓愈会合取江西的新淦、吉安、赣州、南安等郡县,岭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风降附。第二年五月,常遇春又与邓愈率军攻取湖北的安陆、襄阳;十一月与徐达率军攻占了泰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的军队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翦除了张士诚的羽翼,平江(今苏州)孤立无援,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围攻,平江城破,张士诚败死。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徐达、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四月,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占领了河南和潼关,夺取了陕西的门槛。

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府。即又挥军西进,攻取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元将李思齐力竭投降。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兵锋已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为了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

洪武二年(1369)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书报大将军徐达回京参加会葬。为表彰常遇春的功绩,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的第一员骁将。他身为军中前锋,作战勇猛,席卷幽燕,直捣上都。由于他曾攻克了开平府(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被封为开平王鄂国公。洪武二年(1369),年仅40岁的常遇春因得“卸甲风”,而暴死于柳河川军中。朱元璋痛失爱将,以诗悼之:“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陪葬明孝陵,择墓于南京太平门外,赐给祭田。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将其居于首位以祀之,甚见尊礼。

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一败。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史书说,常遇春“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克敌制胜之方皆中节度”。常遇春“爱抚士卒”,“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常遇春兵有纪律,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扰民。

常遇春身为副将军,长期作为大将军徐达的副手一起征战,非常尊重小他两岁的徐达,“奉节制,进止赴期不敢爽毫发,大将军雅敬爱之”。当时,徐达、常遇春两员大将并称,“一时名将称徐、常”。一个以谋略持重著称,一个以勇猛果敢闻名。朱元璋很会用将,以徐达为正,常遇春为副,用其所长,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朱元璋对常遇春特别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明史》赞曰:“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中山(徐达)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永为元勋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锡土若王者,可谓极盛矣!”

常遇春逝世朱元璋闻讯极为悲恸,次日一早,马皇后就到遇春家且一直陪伴蓝氏。次日。朱元璋也未上朝,召来刘基、李善长、宋濂等人商量安排常遇春后事,提出按宋太宗为韩王赵普的治丧礼仪来为遇春治丧。追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配享太庙。古至明代,谥忠武的,只有唐朝尉迟恭、宋朝岳飞;常遇春是第三个。朱元璋还赋诗一首,表露其对常遇春逝世的极度悲哀。“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

野史载,奇男子常遇春惧内,而其妻悍妒,抓咬常遇春致伤。朱元璋赐常遇春妾,被常妻杀死。于是朱元璋杀常遇春妻,煮成肉汤,遍赐大臣,名为“疗妒汤”。自此常遇春郁郁不欢终生。此事怪异。常遇春妻为蓝玉姐姐,常遇春死后尚健在,未闻遭此变。故录而存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