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主要对手1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朱元璋的主要对手1
——明史札记之五
我楚狂人
朱元璋崛起时,除了正面的敌人元朝势力之外,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陈友谅和张士诚,下面分别分析他们最终竞争失败的原因。
一、陈友谅
陈友谅(1320~1363),《沔阳县志》记载,为沔阳玉沙(今监利县柘木乡)人,初为刀笔吏;幼读私塾不及三年而辍学,在其父指点下,练就一身超群武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友谅于黄蓬(现监利县分盐黄蓬村)起义,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为倪文俊部书吏,以功升元帅。
元末,继刘福通起事后,至正十一年十月,彭和尚(彭莹玉)与麻城人邹普胜拥徐寿辉起事,攻陷蕲水和黄州路,彭与邹二人以蕲水为都城拥徐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天完者,大元上各加一横一宝盖,“压”大元之意也,游戏笔墨耳。但是“天完”绝非好彩头,天要它完,焉得不完?
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杀倪文俊,将其头颅献给徐寿辉,兼并倪文俊部。此举深得徐寿辉信任,后逐步控制徐寿辉,统领其军队,声势大振。
至正十九年九月,陈友谅中朱元璋反间计,杀害天完重要将领赵普胜,军心涣散。同年十二月,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此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二十三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朱之间的战争是封建统一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年多,历龙湾(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阳湖(二十三年夏)几次重大战役。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至八月陈又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史称“鄱阳湖之战”,朱元璋采纳郭兴的建议,用火攻击败陈军,陈友谅突围时又起大战,陈从船舱中探头出来,竟中流矢(箭)而死,终年四十四岁。
张定边等护陈友谅次子陈理返武昌,立理为帝,改元德寿。24年二月,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元璋封为归德候。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后陈理与高丽皇族通婚,繁衍至今。
陈友谅部与朱元璋部最早的碰撞是池州之战,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底(1357年),常遇春、廖永安等人率军自铜陵进占池州。而陈友谅兼并倪文俊部队后,连下江西隆兴、瑞州,并遣部下猛将赵普胜率军猛攻池州。赵普胜原是巢湖水贼,曾归附过朱元璋,后来叛去归徐寿辉。人称“双刀赵”,骁勇能战,一直以安庆为大本营。攻克池州后,他又进袭太平。朱元璋恼怒,急遣徐达等人突袭赵普胜的栅江大营,并夺回池州。朱元璋深忌赵普胜勇武,派人携重金入陈友谅处行离间计,使其亲信陈说赵普胜有自立之心。陈友谅遂杀赵德胜,兼并赵部后,即刻挑选精兵奔袭池州,被朱元璋手下徐达杀得大败。
1360年夏,陈友谅挟持徐寿辉,率水军直犯太平。朱元璋手下猛将花云守太平,只数千,顽强抵抗。三天后,陈友谅乘涨水之际,巨舰直泊于太平城西南角,大船船尾高与城平,士卒蜂拥而登,太平城被攻陷。花云被擒,不屈痛骂:“贼奴!汝辈现缚我,吾主必为我报仇,斩汝等万段!”他又奋力跃起挣开绳索,夺刀杀五六人。陈友谅大怒,派人把花云绑在大船桅杆上,命兵士万箭齐射,把花云射成个刺猬。
鄱阳湖之战并非如史书写的那样风轻云淡,实际上是两大势力的生死决战,胜负的几率是差不多的。
陈友谅在采石矶一带的五通庙举行登基仪式,自称皇帝,然后率军还江州,他马上遣使送信给张士诚,约定共灭朱元璋。但是张士诚只想自固,没有应承。在江州修整了数日,陈友谅引大军东下,直扑建康。金陵城中,人心大骇,朱元璋手下人心惶惶,欲降,欲逃,欲据钟山死守,各执一词。朱元璋问计于刘基。刘基心沉气稳,说:“天道后举者胜。我军以逸待劳,何患不克!明公您宜开府库,固士心,倾至诚,伏兵伺陈击敌。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一举。”朱元璋遂意决。
朱元璋先属于那种天生有独特感觉的军事家,他说:“太平城濠堑深固,如果当时陈友谅没有巨舰,不能水上进攻,太平根本不会陷落。倘使我们现在去围城,不可能短时间拿下。而且,贼军水军十倍于我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进不能取,退不及援,肯定吃亏。如果我自己出城逆敌,敌军以偏师牵制我,牵着我们主力四处兜圈,陈友谅会以舟师顺流而下直奔建康,半日即可抵城下。到时,即使我们的步兵骑兵能够即时回援,也是百里趋战,精疲力竭,乃兵法大忌呵。”
于是朱元璋先派出胡大海直捣广信(今江西上饶)以制其后,然后招指挥康茂才设定诈降计,诱陈友谅深入。朱元璋命常遇春、冯胜等人率精军三万埋伏于石灰山侧,徐达等陈兵于建康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等人率水军出龙江关外,本人则亲统大军在卢龙山待敌。陈友谅自恃有康茂才做内应,人马船只又多,果然引水军浩浩荡荡杀来,直进大胜港。港湾窄狭,他马上从大胜港掉头,出长江之上,径直扬帆趋江东桥。结果,船队大集出发,巨船大舟,本想一下子撞毁木桥直行,近前却发现桥身是大石砌成,绕以铁环,灌以铁汁。陈友谅大惊,忙急呼“老康”,希望“内线”康茂才出来接应。喊了半天,根本没人应声,陈友谅忽悟自己中计。身在卢龙山的朱元璋发动伏兵,常遇春、徐达先后率部杀至,张德胜的水师也一时云集。陈友谅大败,恰值退潮,无数巨舰搁浅,汉兵被杀掉、溺毙无数,仅被俘虏的就有近万人,又有巨舰百余艘、战船数百皆为朱元璋所得。坐在指挥大舟上的陈友谅见势不妙,忙乘小船逃走。朱元璋没有鸣金,下令诸将急追。追至采石,陈友谅纠结溃亡之众,复与朱元璋军大战,复被廖永忠、华云龙等人打得大败。朱元璋军队乘胜之下,吓得陈友谅太平守军也无斗志,慌忙遁去。朱元璋乘胜收复了太平城。汲取上次太平城西南临姑溪水道的经验教训,常遇春派人改筑城墙,往后移二十余步重筑,以免敌方巨舰可以直泊城头。同时胡大海攻取信州。
有了这次大胜,朱元璋声名赫赫,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朱元璋很快占据了长江中游重镇安庆。被杀的赵普胜手下将张志雄向朱元璋投降,尽告安庆城守详情,带着朱元璋军队一举攻克安庆。但不久,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率军突袭,又把安庆夺回。
1361年,朱元璋觉得火候差不多,决定亲征陈友谅。他亲乘巨舰,自率水师进攻安庆。安庆城坚,数攻不下。刘基进言,要朱元璋舍安庆不取,直接进攻陈友谅的老巢江州。朱元璋从之,立刻率兵西进。经小孤山时,陈友谅大将傅友德、丁普郎主动率部投降。朱元璋早闻傅友德的勇名,大喜过望,立刻把他擢为大将,派他去江西招谕诸郡归附。由于朱元璋行动迅速,陈友谅根本不知道对方径来江州施行攻击。忽然之间,陈友谅发现朱元璋大型水师舰队在江州城外江面上密麻麻一大片,真如神兵天降。老陈仓猝间不能成军,只得携妻子率亲随逃奔武昌。朱元璋大军乘胜,又攻克蕲州、黄州、兴国、黄梅、广济等地。为陈友谅守南昌的胡廷瑞派人向朱元璋约降。朱元璋不废吹灰之力,南昌又入囊中。虽小有反复,南昌仍为朱元璋牢牢掌握。
沔阳陈友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