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教到明朝
(2011-11-13 11:10:18)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从明教到明朝
——明史札记之二
我楚狂人
自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一出,天下人都知道有一个明教,而且是朱元璋篡夺了明教成果,做成了明朝皇帝。而之前老百姓对明朝的开国史的认识是受《英烈传》之类的坊间小说和评话的影响的,知道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手下有神鬼莫测的军师刘伯温,还有大元帅徐达、憨厚的福将胡大海和所谓“常胡李沐”等名将,还有就是朱元璋炮打功臣楼的狠辣。其实,明朝的开国史始终好像被有意识地尘封着。
真实的历史是元末白莲教大起义,群雄蜂起,朱元璋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赢家。简单一句话概括了这段血写的历史。
那么白莲教起义是怎么回事呢?
白莲教(bái lián jiào)White Lotus society,a secret sect prevailed in the Qing Dynasty,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神秘的宗教,源于南宋佛教的一个支系,崇奉弥勒佛,元明清三代在民间流行,传说宋高宗绍兴三年由茅子元创立佛教分支白莲宗。东晋高僧慧远于庐山创建白莲社,精修念佛三昧,祈愿往生西方净土。南宋初年,慈照子元(茅子元)崇慕慧远建白莲社之遗风,故倡导一庶民念佛宗团,即白莲宗(信徒被称为白莲菜),但由于其门人小茅阇梨之歪曲教理,致宋代末年时被认为是一种邪宗门,盛行于江南一带。因教徒食素,不杀生不饮酒,故又名白莲菜,后逐渐演化为民间社群组织白莲教。元人称之为“食菜魔”。
白莲教伪托佛教“未来佛”弥勒,并混合摩尼教、道教、白莲宗及民间信仰之秘密教会,流行于元、明、清三代。其中之弥勒教为崇奉弥勒佛之在家宗教团体,自隋唐之后,野心分子屡藉名弥勒转世,如武则天。摩尼教于唐武后时传入我国,后因唐武宗灭佛,摩尼教亦遭禁转入地下,以该教崇尚光明,所崇奉之神称为明王,故改称明教。此二教教义中皆含不满现状、憧憬未来之思想,烧香、吃斋等仪规亦多相似之处,二教接触后,自然趋于融合。每逢现实政治令百姓失望时,弥勒、明王出世之谣传自然涌现。此外,道教为我国固有信仰,流传于民间之弥勒教、明教,自不免受其影响。故其后于元代兴起之白莲教,亦融合弥勒教、明教、道教三种信仰。
白莲教的反元活动始终没有停息过,至元顺宗时,栾城韩山童父子,诡言白莲花开,弥勒降世,正式创设白莲会,依托佛教,造作经卷符箓,传布民间,于至正十一年(1351)起事,未久俱被捕杀;因起事人员头裹红巾而被称为“红巾贼”。而最早起兵反元的势力初时基本上都是借白莲教红巾军的名义起兵的。
元末大规模修黄河,是汉人少有的大规模合法结集的机会。民间传说,韩山童效陈胜吴广故智,在黄河淤泥中预埋独眼石人一具,石人背上刻着这样的话:“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于是本来就躁动的民心大乱,轰轰烈烈的反元起义就揭开了序幕。
简单说,白莲教是糅合中外多少宗教的新教派,因崇尚光明,又称明教。白莲教起义揭开了反元大起义的序幕,于是群雄逐鹿。
朱元璋为什么定国号“大明”?金庸的《倚天屠龙记》的解释是朱元璋毕竟出身于明教,好歹也是小明王韩林儿的部下,也是不敢忘本的意思。这种说法并不可靠,从朱元璋排禁白莲教的做法可以看到。这种说法可以看做“小说家言”吧。
另一种说法是朱元璋建立新王朝后,一些文臣,如刘基等人认为日月是朝廷的正祀,为历代皇家所重视。而且,新朝起于南方,元朝起于北方,拿阴阳五行之说推论,南方为火,属阳;北方为水,属阴。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元朝就必然灭亡。
再则历代王朝的宫殿名称被冠于大明二字的也很多,如唐代的大明宫。古代神话里“朱明”一词又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称号联在一起,虽说巧合,但很吉祥。因此他们也赞成用大明作为新朝国号。而朱元璋原来的“吴”仅偏居一隅,春秋战国之际的“吴”,三国时的“吴”,五代十国时的“吴”都只是割据政权,显然不适合用来做统一王朝的国号。
朱元璋是借明教之势成事的,但是他决不承认自己是明教的代表。这就是事实,这也就是明代极力淡化明教影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