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德、米罗和教育评估
(2011-09-30 07:52:09)
标签:
教育教育评估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邓华德、米罗和教育评估
我楚狂人
充满争议的邓华德带领着伤兵满营的中国男篮涉险过关,重夺了丢失六年的亚洲冠军,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回想起来,这个美国胖子上台以来输了那么多球,以致多少人认为姚明化了大价钱引进的就是一个水货。但是,就在姚明伤病退役,王治郅老去,多名主力有伤缺席,中国男篮不被看好之际,邓华德带着这支残缺不全的队伍重夺了亚洲冠军。有人以为邓华德好运,因为卫冕冠军伊朗队提前被淘汰,因为中国队意外获得主场之利。但是,邓华德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
这使我想起了米罗,那位让中国男足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南斯拉夫老头,那个有点狡黠有点诡异的可爱的老头,他给中国球迷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欢乐。他在预选赛前也输掉了太多太多的球,但是他说,我只要赢必须赢的球。也有人说米罗成功是因为抽签有利,也有人说米罗是因为日韩是东道主不参加预选。但是,米罗之后中国男足逐步沦为亚洲二流甚至三流,这是事实。
米罗和邓华德都是在大赛前输了很多球,但是必须赢的球他们赢下了。如果我们急功近利,不给米罗和邓华德时间,那么米罗和邓华德就只能是失败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教育界的急功近利的评估。我们的教育是长周期的事业,一项教育实践的成功与否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得见。但是我们的某些急着要“政绩”者是等不及的,他们要求“立竿见影”,要求“短平快”,于是往往宁可求助于加班加点违规补课等“非常规手段”,迷信于分数统计之类管理模式,就是不肯给教育探索者以时间。
平时的考分真有那么重要吗?这能比米罗、邓华德经历的热身赛、邀请赛等商业比赛更重要吗?看重平时考分,大约不外这么几点原因,一是不相信一线教师,总怕教师偷懒,于是用考分卡一下。如果配以“末位淘汰制”那就卡得更凌厉了。二是迷信分数就是质量,相信“量化”管理。须知,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如果简单量化,实际上是最不科学的。三是管理水平低下,因为考分评估很直观很容易,而舍弃考分评估则教育评估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很难实施。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评估困难就绕道走,舍难就易,这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我们的教育评估能不能多一点耐心,给教育实践者多一点时间,磨合的时间,探索的时间,调整的时间,改进的时间。也许我们的教师中也有许多米罗和邓华德,他们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千万不要因为一次考分的起落而简单粗暴地对待,也许夭折的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是不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