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路与外滩 (下)


标签:
上海外滩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我楚狂人
南京东路走到尽头,是沙逊大厦,这是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资房地产商的大本营。转过沙逊大厦,就进入外滩了。
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西岸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像我们苏州人到上海,总得去外滩“看大轮船”。外滩地名中山东一路,曾被称作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俗称“外滩”,全长约1.5公里。外滩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建于近现代的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源头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还仅是一个中等县城,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这就是“上海滩”、“外滩”这“滩”字的出处。上海方言往往把河道上游称“里”,下游称“外”,如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所以“外滩”也就是“黄浦江下游的江滩”之意。19世纪后期,外滩的许多外资银行在被誉为上海的“财政街”或“东方华尔街”的外滩建立了。
我年轻时经常趴在外滩的水泥栏杆上,看着江上往来的巨大的货轮,看着江对岸的造船厂,我知道中国许多造船业的奇迹都与这些造船厂有关。还有就是浦东公园,很荒凉的地方。那时候黄浦江上没有桥,江底没有隧道,浦江两岸就靠轮渡勾连,一到大雾弥漫就无法渡江。如今江上大桥一座连着一座,江底隧道一道挨着一道。如今,外滩的江堤修得高大宽敞而漂亮,成了美丽的观光带。江对岸的造船厂早就搬走,耸立起今日上海最高的楼群,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在望,那是今日上海乃至世界有名的金融中心区。浦东是上海的今天和未来,浦西则承载着上海的过去。
两岸高楼,黄浦江好像变窄了。我多次去面貌一新的浦东,乘磁悬浮轨道到中国最大的空港浦东机场;就算近期我两次去世博会,多次在黄浦江的几座大桥,在江底隧道,在江面上穿行,好像觉得黄浦江已经不再是两岸的阻隔。回想当年趴在外滩水泥护栏上望着浦东发呆,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