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分数谋杀思想》的评论

(2011-06-23 08:32:31)
标签:

教育

感悟随笔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答《分数谋杀思想》的评论

我楚狂人

我的未满千字的小文章经腾讯博客推荐后,引起了几万博友的关注,深感惊讶。至于引发的一些评论,恕不能一一作答,在这里一并回答吧。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的简单情况。我是一个普通的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已经退休了。我在读高中时,正逢“文革”,插过队,务过农,1973年“回潮”时意外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做教师时已经28岁。先在昆山一文化古镇美丽而有故事的学校任教,后调回故乡苏州,在苏州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任教至退休。32年杏坛生涯,21年在高中毕业班任教,最长时连续13年任教高中毕业班。期间担任班主任17年,教研组长19年,年级组长10年,这些是有交叉的。我曾发愿不进管理层,但是53岁那年,当别人都快“退居二线”时,我被赶上了教务主任的位子,一干就是3年;后来又“转岗”教科室主任,又是4年,直至退休。但是我始终在上课,上语文课,上毕业班语文课。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一线教师,即使进了管理层,我依旧当班主任,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自我30岁当教研组长起,我就给自己定下规矩,一是我的课堂是敞开的,任何教师,任何时间,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听我的课。这实际上是给自己一个要求,那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二是每学期开一节研讨课,由语文组同行“点菜”,大家觉得哪一篇不好上,我来上研讨课,我不做靶子,谁做靶子?

教书年间,我做了一些教育探索。我从1997年参加江苏省写作学会及其二级学会青少年写作研究会的活动,并很快成为常务理事。我们与一些志同道合者一起探讨中学生写作这一难题。我的观点始终是“唤醒”,激发写作兴趣是第一要着。幸好我的学生喜欢写作,也能写。这有我的学生多本作文集子出版为证。

1998年开始,我带领学生进行吴文化研究,搞文化普查,搞课题,当时我称之为“项目引导教学法”,我的目的是两个,一是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二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后来教育部称之为“研究性学习”。这一搞就是几届学生,十几年。

1998年开始,我进行了“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教育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潜能。

有人质疑,我的这些“旁务”是否会影响成绩?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的学生负担轻,成绩好,能力强。我认为这就是“唤醒”的效果。

我很庆幸校长能容忍我实验,我的团队也能配合我实验。但是我又遗憾,我的实验没有深化,没有推广。不管怎么说,我尽力在营造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教学环境,虽然只是我的一块小天地。我把自己的实验园地戏称为“蚊帐”。我的资历,我的以往成果,让我有了“胡说八道的权力”,我的同行们却享受不到这个特权。遗憾。

我对自己的高标准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对自己的底线是不误人子弟。我想,到退休时,我做到了。我庆幸自己退休及时,没有受到这两年穷凶极恶追求分数的荼毒。退休及时,大幸也。

我高兴的是,我的学生喜欢听我的课,他们总觉得我的课时间过得快。有时,我的学生毕业多年了,还要回来听我一节课,这是常有的事情。说实话,这叫我有些小得意。呵呵!

我一直以为,我们叫几声,没有大用处。但是大家叫叫,会有用的。至少有“立此存照”的作用。教育环境不理想,我愿谈论的人更多些。

我爱看杂书、打乒乓、下围棋、玩乐器、访古探幽,但是近年来只剩下看杂书和访古探幽了,其他丢失了。是不是变得无趣起来?

愿意和大家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