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故里看五泄

标签:
人文/历史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西施故里看五泄
——浙游记之三十
我楚狂人
五泄,是浙江诸暨的一个小地名,也是一个风景点。所谓“泄”,这是当地话,就是瀑布的意思,五泄就是说明这个景区集中了五道瀑布。这里据说就是绝世美女西施的故里,也就是所谓“西施浣纱处”。虽然五泄与西施的关系无可查考,但是绝世美女的号召力是不可估量的,如今五泄已经是一个旅游热点了。
1999年我们去五泄时,五泄的旅游尚属草创,连吃饭都讲究“抢”的,我匆匆“抢”了个半饱就上山了。毕竟饭天天吃,五泄的风景不能天天看。
五泄旅游区在诸暨市西北23公里处,有所谓“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之景点,素有“小雁荡”之称。“小雁荡”者,自认不如雁荡而景色类似雁荡之谓也。
浙江大多地区处东南丘陵范围,多山也多水,因此也多水库。因水库而成景区,代表之作就是千岛湖,而五泄也是水库区。我们的旅游车进了“青口”,见碧溪蜿蜒,青山壁立,景色渐入佳境。到了五泄水库就弃车登舟,由库区的旅游轮渡送进山。当地山民是免费乘船的,反正不乘船也会走山路进。一路上轮渡曲折行进于如彩屏叠嶂一般的群山间,有人介绍,此峰如雄鹰,那峰如老僧,也不在意,看山象形,大抵如此,沿途有元宝峰、鹫鹰峰、仙桃峰、老僧峰等景。但是水库的水那般透心的碧还是叫人铭心刻骨的,绿水青山,神似富春江。途中有夹岩洞为一景,先前夹岩洞下有夹岩寺,香火甚旺,建水库寺庙被淹。而夹岩洞恰好位于湖面之上,内曾供奉千手观音,幽暗莫测。当地导游津津乐道,但是并没有停船游览,据说“尚在整修”。想此寺有此一劫,或也是因果缘法,一叹。
所谓“五泄”,实际上是一水五叠,如雁荡山的三折瀑是一样的。从山顶一条溪流跌落,是为“一泄”;如此经五次崖口跌落,直至山下为“五泄”。这五泄其实是老景点,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就已经闻名于世,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里就有着详尽的记载。而宋代以来的骚人墨客如宋之杨万里、王十朋,元之杨铁崖,明之宋濂、徐渭、袁宏道、陈洪绶都曾游览,并留下了画作、诗文。明代吴中四才子唐寅、文征明等于五泄赛诗,一时传为佳话。近人伍朝枢、张宗祥、蒋鼎文、郁达夫等均在此留下了自己的赞美。
轮渡行驶2公里多一点,在天一碧码头靠岸。我们沿五泄溪向北,过遇龙桥,就到五泄禅寺。此寺又称永安禅寺,相传为五台山灵默禅师在唐元和三年(808年)所建,至今1200年了。寺中至今还保存着明代画家陈洪绶书写的“三摩地”石刻门额,清一流书法家大学士刘墉为官厅题写的“双龙湫室”匾额,寺左面的石壁上还刻有徐渭“七十二峰深处”的摩崖,均为珍贵的书法精品。我们去时,寺院甚冷清,据说现在香火鼎盛。
出五泄禅寺,过东湫阁竹亭,就能听到飞瀑的轰鸣声。据资料说五级瀑布总长334米,落差80.8米。山道不远处迎面就是第五泄,那是五泄中落差最大的一瀑,瀑布从30余米的高处飞奔直下,声如雷鸣,气势磅礴;形如匹练,如蚊龙腾空。
继续沿石磴小道再向上,就可以看到如烈马奔腾的第四泄。四泄瀑布冲击山石,巨声在山谷回响,震天动地,声闻远近。四泄为五泄中声势最大的一泄。
第三泄瀑布宽阔平缓,浩浩荡荡而下,水势变幻。登三泄顶,过龙门口,就是二泄,水高仅7.1米,下落时被一块大石剖成两半,如珠帘飘动,也似双龙出游。而紧接着的一泄,瀑布小巧平缓,柔美如月笼轻纱。瀑布中间的水潭呈鹅蛋形,有人说是仙女洗澡的浴盆。美人出浴啊,引人遐想。呵呵!亏他想得出。
其实五泄观瀑,主要也就是第五泄和第四泄,三泄以上,并不见得有多么出色。
从一泄上行,即至刘龙坪,此地空旷而幽静。游人到此,宛如身入桃源。这里有西施塑像。但是,游历殆尽,仍不知西施与五泄有什么关系。在回程中,我省悟,其实西施就是故乡诸暨的旅游形象大使。凭四大美女的名头,凭史上第一美女间谍的神秘,这个形象大使的号召力是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