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华大佛寺记

(2011-03-31 08:06:34)
标签:

人文/历史

旅游

分类: 天南地北

金华大佛寺记

——浙游记之七

我楚狂人

浙西从建德经兰溪到金华有一条铁路支线,与浙赣干线连通,我想这应该是当年建造新安江水电站的配套工程。1985年那次旅游,我们就是从建德乘火车前往金华的,这是那次半个多月旅程仅有的一段火车路程。建德火车站在新安江对岸,可以从大坝过江,也有轮渡。我们是乘坐轮渡过江的,为的是再细看一眼清澈的建德江。

当年兰溪诸葛八卦村还不曾出名,我们没有在兰溪停留,直达金华。我们住在金华婺江边上的一个小旅馆,出门就是婺江大桥的桥堍。婺江金华段水面很宽,但是尽管是夏日丰水季节,江水也很浅,江心露出一片片浅滩;航道很窄,时有风帆点点。

旅馆负责人告诉我们金华有大佛寺,我们决定前去看看。大佛寺位于金华城区曹宅乡之北二公里处,距中心市区约18公里,俗称“石佛寺”。当年我们就是乘汽车到曹宅路口,再步行2公里到大佛寺的。

资料云,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大佛寺旧名“赤松岩寺”,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僧道琼止于山南,闻金石梵呗之音,缘岩而上,见大石佛一躯,高六丈,趺坐俨然,因是建寺。从此时算起,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而大石佛造像年代则无记载。宋改今名大佛寺,俗呼“西岩寺”。寺内原有铁罗汉五百一十八尊,系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邓刚中曾祖克允与弟克明冶铁铸造,原存于罗汉寺,后改建“三学寺”,移其像于西岩石佛寺,明时尚存,后毁于兵燹。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僧佳有重建大士殿;道光二年(1822年),僧一轮再修。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正月,又失之香火,前殿、中殿皆成灰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寺院主持僧人瑞龙,献其俭积,广为募化于善男信女,于是庀材鸠匠,克日兴修,数月完工。民国七年(1918年)仲夏,又由瑞龙向当地士绅募捐款项,鼎续前举,竟其全功。于是整个寺院及诸佛像一一重光。“文革”使大佛阁遭到毁灭性破坏,古物遗存荡然。“文革”以后大佛寺得到政府重视和保护,占作它用之寺院殿宇陆续归还,僧人重归寺中。

我们1985年去大佛寺,还是大规模整修之前的事,寺院十分冷清,鲜有人踪。那座身高六丈,号称天下第四大佛的古石佛没有见到,在原来大佛基座上塑了一尊比例失调的很粗陋的释迦摩尼像,诸多殿宇尚被占用,大殿门前居然有农民晒的稻谷。

面前的小树林被摆地摊算命的江湖术士占领,信口胡云,被我稍稍点了几句,那术士要紧起身施礼,自云,兄弟也是混口饭吃的。想想也真是无趣。

据有关资料介绍,1989年,金华市及兰溪、浦江、义乌群众集资,于“古大佛阁”原大佛座旧址重塑释迦坐像,应该不是我们见到的那尊粗陋的造像了。寺院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石坊、山门、大雄宝殿、弥勒宝殿、三乘桥、天皇殿、罗汉堂等。寺院依千层丹崖而筑,寺周松竹环抱,浓荫蔽顶。五百罗汉堂占地830平方米,寺字金顶辉煌,气势雄伟,五百罗汉全用青田石雕而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玉佛殿在罗汉堂后面山坡上的玉沸殿,供奉着一尊高1.25米的缅甸玉佛,罗汉堂和玉沸殿在同一轴线上,从而连成三进式仿古建筑群殿字,使青田玉石罗双和缅甸玉佛释迎牟尼佛祖组成和谐协调的玉佛群。江南一龙龙头高达4米,端卧在千层丹崖翠壁顶端,每逢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巨龙喷出的雨雾,映出一带彩虹,笼罩整个寺院。在大佛寺口东西两侧的山坡密林中,生长着一对对连理共根的对生树木,是为“鸳鸯林鸳鸯林”;树种有松树、香樟、冬青、白砾、苦储、等20余种。其中一对古樟,已达200余年。这些对生树木,活像对对痴情男女恩爱夫妻,长相厮守,堪称一绝。如今大佛寺香火极盛,香客来自江浙沪及全国各地,远及港、澳、台,更有日、韩、新加坡等国。

可惜大佛不在了。

金华大佛寺记

金华大佛寺记

金华大佛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