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苏州诗学大家叶燮考3

标签:
人文/历史苏州掌故文化 |
分类: 学术争鸣 |
清初苏州诗学大家叶燮考3
我楚狂人
三、叶燮为何不学武?
叶燮之父叶绍袁曾任前明南京国子监剑术教习,是一位剑术名家。叶绍袁自幼在明末剑术大师袁黄家长大,故名绍袁,也就是绍述(即继承)袁家传承之意。袁黄,号了凡,嘉善人,万历十四年进士,曾经守平壤退倭寇有功,被李如松冒功诬陷落职,行善终身。医卜星相无所不能,有《了凡四训》传世,称为“东方第一励志书”。袁黄精于剑术,叶绍袁得袁黄真传,并传给了自己的子女。叶燮是叶绍袁六子子,上有五兄四姐皆习武,唯叶燮不习武。这是为什么?难道真是如叶绍袁对外宣称的是幼子体弱,不宜习武吗?看叶燮壮游四方,遍历名山,且享高寿,也不像体弱的样子。那么这里有没有隐情呢?
明末清初,世处“天崩地解”之际,尚武之风重起,士人多习武。如明末大思想家顾炎武,野史称“少林俗家弟子”,孔武有力。在故乡昆山,与乡绅叶方蔼家结怨,顾炎武倒提叶家豪奴掷水中。亭林先生年逾古稀尚能驰马,终因坠马折足伤重而亡。但是亭林先生的武勇可以想见。但是出身武学世家的叶燮却不习武,不免叫人猜疑。
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叶燮的二兄世偁、大姐纨纨、三姐小鸾、三兄世傛相继早亡,这些死亡事件都发生在叶燮幼年。叶燮的二兄世偁、三兄世傛死时都有离奇的中毒现象;而与叶燮关系最密切的三姐叶小鸾死在婚期将近之际,留下种种疑问(这个问题后面专门说),这些兄姐都是习武的。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叶燮的几个兄长都是“世”字排行的,但是老幺叶燮原名“世倌”,却改了个与“世”字不沾边“燮”,也有些反常。
那么结论只能是这样的:叶绍袁让自己的小儿子不习武,甚至把他的名字改得也和几个兄长不一样,就是为了避祸。希望避开仇家的视线,为多灾多难的叶家留一脉香火。除了这个就无法解释了。
至于叶家的仇家是谁?为什么对叶家追杀不休?这也许要等到发现新的资料才能解释了。目前只能说到这里。
附言:题头图片是横山山脉茶磨山治平寺越公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