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中的马与剑(下)

(2011-01-21 08:51:58)
标签:

唐诗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唐诗中的马与剑(下)

——闲话唐代文化之三十四

我楚狂人

与马相匹配的唐诗中“剑”的形象。剑,在中华文化中是一样非常神奇的形象。它本来是一种古代的短兵器,但是却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君”者,君长也。历史上有许多名剑、名剑术大师、名铸剑大师,都留下了神奇的故事。传说中的黄帝轩辕剑几乎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太阿、干将、工布、鱼肠等名剑,无不带上神秘的色彩。古代的“士”都带剑,吴季札不敢把佩剑赠给徐君,拍的是在外交活动中无适合身份的佩剑而失礼;子路见孔子就带着剑,并以剑自豪;穷酸冯谖客孟尝君,就是弹剑发牢骚。后来,“剑”与“侠”又结下了不解之缘,合称“剑侠”。唐传奇中的空空儿、聂隐娘、红线等剑侠形象,代表着唐代“士”阶层普遍的侠气。如李白就是一个任侠者,他的《侠客行》成了“侠文化”的巅峰之作;“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不惭世上英”成了“侠”的行为准则。侠气的唐代自然就有很多有关剑的诗歌。

据有人统计,《全唐诗》里有“剑”这个字眼的诗篇有1500多首。写剑的诗人之多,令人咋舌。李白且不用说,少年习剑,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李肇的《国史补》中有一段记载:草圣张旭言:“我始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唐太宗李世民说:“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幸武功庆善宫》)“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还陕述怀》)唐玄宗李隆基说:“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陈子昂说:“击剑起叹息,白日忽西沉。”(《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孟浩然说:“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田园作》)高适说:“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登垄》)。杜甫说:“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王维说:“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动百万师”。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送张判官赴河西》)王昌龄说:“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从军行》)刘长卿说:“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偶然作》)李贺说:“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朝嫌剑光静,暮嫌剑花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琴曲歌辞  走马引》)李峤说:“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剑》)李商隐说:“一朝携剑起,上马即如飞。”。(《少将》)韦应物说:“归来视宝剑,功名岂一朝。”(《广陵行》)韦庄说:“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寓言》)陆龟蒙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别离》)……

从以上数例看,上至君王,下至隐士,都写剑。无论边塞诗人、田园诗人,现实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都写剑。剑是唐代诗人不可或缺的伙伴。

当然写剑最多的还是李白,他说:“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君马黄》)表达其抱负。他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表达其怀才不遇。他说:“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北风行》)表达英雄气概。在李白笔下,剑是有灵性的,是可以表达诗人的所有喜怒哀乐的。

剑,就是唐人豪气侠气的象征,是唐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表征。

附:《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