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诗人3
(2010-12-30 08:30:32)
标签:
唐诗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唐末诗人3
——闲话唐代文化之二十九
我楚狂人
三、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相传杜牧在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妾程氏有孕,为杜妻所逐,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事见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及计有功《唐诗纪事》。早年读书于九华山,7岁时已露头角。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黄巢军席卷山东、河南,杜荀鹤从长安回家。也曾往来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登第时自编其诗为《唐风集》3卷,存诗300多首,都是律诗和绝句。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
荀鹤才华横溢而仕途坦坷,终未酬壮志,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说“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因长期隐居九华山,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等诗篇中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酷吏残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杜荀鹤善长于宫词,他脍炙人口的《春宫怨》被人说是“宫词为唐第一”,用宫女的不幸身世象征自己怀才不遇的比兴手法,显示了作者艺术手段的高超。其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一联更是为人传诵。时称“杜诗三百首,尽在一联中”。
杜荀鹤诗题材可分三类,风格也随之有别。数量甚多的描写山林隐居生活的五律追求枯寂静冷的境界,与晚唐贾岛派风格相近。艳情诗近艳丽的温(庭筠)李(商隐)派诗人韩偓。反映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诗作如《时世行》二首(《山中寡妇》、《乱后逢林叟》),《题所居村舍》写战乱造成的农村萧条凋敝;《再经胡城县》声讨杀人升官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指斥藩镇乘乱拥兵的野心;《蚕妇》、《田翁》揭露繁重赋役,等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晚唐乱世社会现实。这类诗擅用对比,语言清新通俗而爽健有力,继承白居易等新乐府诗传统而有创造发展。此外,杜荀鹤还有不少禅理诗,这也反映了乱世中诗人寻找精神寄托的一面。
由于杜荀鹤投靠朱温,“壮志清名,中道而废”(《鉴诫录》),为时论所惋惜。宋真宗时中书门下平章张齐贤在他的《洛阳缙绅旧闻记》记载了杜荀鹤拜谒杀人魔王朱温的诚恐诚惶的景象,实在也是凄凄惶惶。但是有此一节,杜荀鹤的一生清誉就不足道了。杜荀鹤晚节“恃势侮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当时人以与之交往为耻,“杜荀鹤谄事朱温,人品更属可鄙。”(《养一斋诗话》清•潘德舆)
至于杜荀鹤一生写诗,却是因为苏州而名声远播,他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几乎成了苏州的宣传词,倒是始料不及的。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荀鹤体,足见他的诗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可是另一些评论家则讥斥为“鄙俚近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幕府燕闲录》),“亦殊浅易”(翁方纲《石洲诗话》),是“晚唐之下者,是下净优人口中语”(杨慎《升庵诗话》)。
《唐风集》通行有明汲古阁刊本。近人刘世珩辑《贵池先哲遗书》本,有补遗1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即以刘刻本为底本,并据《全唐诗》加以补录、校勘,编成《杜荀鹤诗》,与《聂夷中诗》合刊印行。又有清初席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题为《杜荀鹤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3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附:杜荀鹤名句
“无人开口不言利,只我白头空爱吟。”(《山居自遣》)
“苦吟只天性,直道世将非。”(《寄从叔》)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
“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山中寄友人》)
“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投李大夫》)
“多惭到处有诗名,转觉吟诗僻性成。”(《叙吟》)
“满酌劝君酒,劝君君莫辞。”(《送人游江南》)
“今日偶题题似着,不知题后更谁题。”(《题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桧》)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投长沙裴侍郎》)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春闺怨》)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