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陆酬答诗1
(2010-12-24 08:00:19)
标签:
唐诗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皮陆酬答诗1
——闲话唐代文化之二十八
我楚狂人
“皮陆”是指晚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他们两位是中国古代留下酬答诗最多的一对诗人。那么什么是酬答诗呢?酬答诗就是文人之间互相赠答的诗作,如送别之类的作品。酬答诗实际上也就是诗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如果我们翻开《诗经》就会发现有不少就是酬答诗。至于后来春秋战国时期上层人物交往时运用《诗经》的句子应对,也就是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也是酬答的一种,不过不是自己的作品罢了。汉代出现了大型的诗歌联句活动,就是指定一个诗韵,在场的人逐个即景做一句(或两句)诗,“接龙”成诗。著名的“柏梁台”联句,就是一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文人团体,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因此文人“雅集”也就多起来。“雅集”不可无诗,于是酬答应对,成为文人佳话。千古以来叫人称道不已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也是一次大型的酬答活动。曲水流觞,就是确定做诗人的游戏,就如今天的击鼓传花。
到了唐代,诗歌艺术日臻完美,诗歌的社会功能也日臻丰富,酬答诗也开始走向了程式化。翻开《全唐诗》我们会发现,酬答诗的比例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刘禹锡的《扬州席上初逢赠白乐天》等,都是酬答诗。盛唐胜事,慈恩寺塔新建落成,中书舍人贾至有诗,王维、杜甫都有和诗。更出名的是贾至写了《早朝大明宫》: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王维、杜甫、岑参都有和诗。其中王维的和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我之所以引用这两首全诗,是想证明,当时的“和诗”还没有“步韵”限制。王维的和诗与贾至的原诗押的不是一个韵。但是从贾至这个个例来看,盛唐诗歌应和的风气已经很盛。
应和诗步韵,是从元白开始的。具体说起来就是元稹开了这个风气。元稹与白居易是生死之交,在文学上又志同道合,自然唱和之作很多。特别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元稹被贬通州之际,更是唱和不绝,这就是所谓“通江唱和”。往往是长篇排律而步韵和作,如白居易有《东南行一百韵》,元稹即即以原韵和作《和白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诗启》中说是因为自认才情不如白居易而依白乐天旧韵和作。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步韵的做法是元稹开始的。步韵和诗是很累人的活,有如戴着镣铐跳舞,但是也很能先是和诗者的才智功力,所以后世就成了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