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蟹   趣1

(2010-12-16 08:07:17)
标签:

美食

分类: 谈天说地

   趣1

我楚狂人

一、蟹缘

大闸蟹是苏州人秋天的恩物,一年不吃大闸蟹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日前,朋友送我一张螃蟹的提货单,1000元的面值,以为要两个人扛,岂料一只手就提回来了——六对大蟹,也就四斤多点。大闸蟹真贵啊。

其实大闸蟹向来贵,《红楼梦》里说是一两银子一个,那是十两银子一家三口过一年的市价。我少年时,工人工资36元一月,青菜2分钱一斤,油条2分半一根,当时大闸蟹也要1元多一斤,比较今天更贵。所以少年时基本吃不上大闸蟹,也就买一些1两多重的小蟹解馋,基本上也就是做“面拖蟹”:把小蟹洗净,用刀切成两半,断口蘸上干面粉,下锅油煎至蟹壳泛黄,再把加入酱油、盐和好的稀面酱拌好青毛豆倒入锅,翻炒至面粉粘稠毛豆熟,即可起锅。其鲜无比啊,叫人思之垂涎。

后来到昆北插队了,离蟹乡巴城很近。乡下螃蟹不值钱,1—2两的小蟹也就2毛钱一斤。有一次与家权兄一狠心买了6斤小蟹,煮了一大锅,大家都吃挺了。至于阳澄湖大闸蟹,尽管近在咫尺,还是无力问津啊。

插队时想吃蟹就自己捉。西风响起时节学着农民的样子去“张”蟹,“张”是当地俗语,不知如何写,只知道是用网捕蟹的意思。在自己屋后的小河边,找一处避风的缓滩,用稻草编成“柴扇”,搭一个小窝棚。天黑以后,在竹竿上装上尼龙丝网,身上穿好厚棉袄——乡间晚上还是很凉的,手提一盏桅灯(北方叫马灯,南人用船,北人骑马也),再拿上一本解闷的书,一包刚“再教育”学会抽的香烟,就去河边蹲守了。

到河边,把装好丝网的竹竿横着架在河面,丝网就挡住了水道。丝网尽头到小窝棚,地上岔一根软竹片,丝网一动就连着扯动竹片,也就是蟹上网了。蟹一上网就被丝网缠足,再也挣不开,任人摆布了。有时那不知死活的大蟹竟然从丝网上直接爬向桅灯光,你伸手捡就是了。河蟹趋光,所以桅灯是必需的。这样的好事难得有,基本上也就是见到丝网动,拉起来,如有蟹上网就捉。当然也是十网九网空。一晚上不空手就好。但是上网的绝对是好蟹,力气足啊。这是我吃大蟹之始,但是不是阳澄湖的。

后来教书了,老友刘锡耀在陆杨中学做副校长,每年秋天以教研之名请同行好友去他们学校吃阳澄湖大闸蟹。陆杨是巴城紧邻,得其地利。这才是我正式吃到名满天下的阳澄湖大闸蟹。我问阳澄湖的大闸蟹有什么不一样,刘兄说,青壳白肚金爪(就是爪上的细毛是金黄的)力大,据说可以在玻璃桌面上站起来。阳澄湖的水质特别适合螃蟹生长。

其实,我吃到的太湖的蟹、澄湖的蟹、淀山湖的蟹、金坛水库的蟹,甚至苏北高宝湖的蟹,其口味都不差于阳澄湖的,至于长江沙蟹,苏北溱潼湖的蟹,差些,肉质粗,腥味重。如今阳澄湖的大闸蟹名声大噪,又要空运香港、台湾,又要应付上海、苏州及周边的如蝗老饕。阳澄湖小小一泓水,如何应付得了。于是就有了“短训班”、“寄读生”之笑语,也就是把其他地方的蟹在阳澄湖“浸”一些时日,在客户面前当场捕捞,来满足吃客的品牌心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唐代女诗人1
后一篇:苏州第一场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