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过能改的韦应物
(2010-10-20 08:59:05)
标签:
文化唐诗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知过能改的韦应物
——闲话唐代文化之十五
我楚狂人
上一篇说了以为中唐初期与我的家乡苏州有关的诗人刘长卿,刘长卿短期担任过苏州属县长洲县的县尉,也就是负责地方保卫和治安的副县长。这一篇再说一位中唐早期与苏州关系密切的诗人,那就是韦应物。韦应物担任过苏州刺史,所以世称“韦苏州”。正因为苏州连续有了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这样几位大诗人做刺史,所以才有“苏州刺史例能诗”这样的说法。
在杰出诗人辈出的唐代,韦应物是一位特色鲜明的诗人,他的诗作高洁素雅,不着纤尘,几乎如不食人间烟火者语。世人虽以“王孟韦柳”并举,但是韦应物的淡雅是其他三人无法企及的。然而,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韦应物,少年时代确实一个京城里出名的纨绔子弟,其“纨绔”的程度,几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不夸张地说,就是人见人怕的恶少。
韦应物(737~792),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旧唐书》云:“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韦应物的高祖韦挺唐初做过尚书,新、旧《唐书》皆有传。韦应物的曾祖韦待价,新旧《唐书》有传,武后时任宰相。韦应物的祖父韦令仪,《新唐》表四说曾为宗正少卿,韦应物夫人元苹墓志载:“祖银青光禄大夫、梁州都督,袭扶阳公讳令仪。”正三品以上的高官。韦应物的父亲韦銮,官阶不显。据傅璇琮先生考证,韦銮在当时是一位善画花鸟、山水松石的知名画家(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韦应物就是出身在这样一个累世公卿的望族之家。所以玄宗天宝十载 (751),15岁的韦应物就以“门荫”入宫廷,为玄宗侍卫“三卫郎”,同时获得入太学附读的资格。一群精力过剩无法无天的贵族少年,就以皇帝近卫的身份,横行京城。打群架,结交亡命客,豪赌,追女人,无所不为。甚至有一次韦应物牵头,在人家办喜事的时候放火引起混乱,乘乱偷走了人家的新娘。韦应物少年荒唐,简直不成人样,更别说读书了。正如自己写的诗说的那样:“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安史之乱,破碎了韦应物荒唐的少年梦。他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备尝艰辛。韦应物从此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一个富贵无赖子脱胎换骨而成为忠厚仁爱的长者,并从此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宦海浮沉,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清人沈德潜评论说::“是不负心语。”良心话啊。
晚年的韦应物性高洁,在苏州刺史任所,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元)丘丹、秦系、皎然之辈,相与酬倡。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苏州。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诗风恬淡高远,有人以为近陶渊明。
韦应物是唐代最早创作词的诗人之一,他的《调笑令》是现存可靠的最早的文人词之一。
附:韦应物诗词选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汉上舟,沿洄安得住。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调笑令 (一)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调笑令(二)
河汉,河汉,
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
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
河汉虽同路绝。
东郊
吏舍踞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开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三台
冰泮寒塘水渌,雨馀百草皆生。
朝来门巷无事,晚下高斋有情。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