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才子
(2010-10-17 07:36:14)
标签:
文化唐诗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大历十才子
——闲话唐代文化之十三
我楚狂人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知名诗人,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不同的说法,也有把韩、崔、夏侯三人换为郎士元、李益、李嘉佑的,但是历来还是根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的说法。“大历十才子”的共同艺术特点都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也正因为如此,往往不被后人推崇。当然主要是被盛唐太辉煌的光芒所掩了。
大历十才子多为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他们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因此歌颂升平、吟咏山水、求道隐逸也就成了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大历十才子大多学王维,寄情山水,咏唱自然,也时有有一些佳构。同时代的诗僧皎然在他《诗式》云:“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为己有。”此言得之。
大历十才子的诗作格律精严,字句工致,多用近体律绝,以五言更佳,少见乐府歌行。其警句名联俯拾皆是,时有惊人之笔,不负才子之名。然而时显雕琢之痕,有时以辞害意,有唯美倾向。其气度格局与盛唐相去甚远。
严格地说大历十才子不是一个诗歌流派,只是一个时代的创作群体。因为他们没有师承关系,没有明确的共同的艺术主张,没有呼应奥援的关系,各自创作风格虽然大同,不无小异。
大历十才子中人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等职。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一些写闺情诗清婉可读。李端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被称为“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传于人口。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屡试不第。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雄浑苍劲,有盛唐气象。
吉中孚,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贞元初年,字不详,楚州(今江苏淮安)人,久居鄱阳。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韩翃,(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其七绝《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典雅而暗寓讽谏,深得诗教“温柔敦厚”之旨,有大家气。
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其诗以五言为主,自称“五言长城”,又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言:“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中名声特著者。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从《新唐书》),广平(今属河北省)人。
苗发(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即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常与当时名士酬答,诗篇传世颇少。
耿湋生年,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实并无根据。姚合《极玄集》卷上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都说耿湋为宝应二年进士。对于耿湋及进士第后的仕历,除《唐才子传》所载稍微具体点外,其他各书记载均极简单,并且相互矛盾。《极玄集》说他官至左拾遗,《郡斋读书记》也说为左拾遗,而《直斋书录解题》与《新唐书·艺文志》却说为右拾遗。
夏侯审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军谋越众”科登第。登第后,授校书郎,迁参军,宁国丞等职,终侍御史。与诗人韦应物、卢纶、钱起、司空曙、李嘉佑等交游唱酬。曾在华山下买田园为别墅,依山傍水,云烟浩渺。晚岁退居于此,忘情山水,吟诵颇多。李嘉佑曾称其“袖中多丽句”(《送夏侯审参军游江东》)。作品多佚。
大历十才子及那个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人是盛唐的继承者,也是唐诗由盛唐转入中唐的过渡者。在唐诗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