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的宦官3

(2010-06-29 08:21:01)
标签:

文化

宋史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宋代的宦官3

——宋史札记之四十八

我楚狂人

不可否认,宋代的宦官是广泛活动于政治舞台的各个角落的。《宋史》入传的宦官有43人,有学者作了统计,在《宋史·宦者传》里有传的北宋宦官43人,除冯世宁1人而外,其它42人概莫能外地担任他职、兼领外事。在这42人中,曾奉命到外地完成特殊使命者19人;负责治理黄河、兴建宫殿、筑城修修路等土木工程者15人;出使党项、辽朝者5人;曾管勾修国史、干当实录院者4人;或勾当群牧司或任群牧副使,管理马政者7人;勾当三班院,主管武官三班使臣的注拟、升移、酬赏等事者6人;担任经制市舶司、勾当内藏库、监在京榷货务、提举诸司库务之类的职务,或奉命议更茶法、经制财用、督运物资,以参预理财活动者7人。此外,某些宦官或权州事,或知军事,或提举保甲,或任山陵使,或掌弓箭军器库。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宋代宦官主要参与的政治活动有:一是率军作战。在43名入传宦官中,曾带兵打仗者多达18人。李神祐、窦神宝等人早在宋太宗时就领军,更著名的是王继恩、卫绍钦在宋太宗时率军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李宪、王中正在宋神宗时带兵同西夏作战,童贯、谭稹在宋徽宗时既率军镇压方腊,又带兵北伐燕山。童贯在宋徽宗时曾领枢密院事,全面主管军政。

二是监视军队。在43名入传宦官中,曾奉命监军、史有明文者虽然只有6人,可是曾钤辖者14人、都监者16人、巡检者9人、走马承受者8人,北宋从开国到灭亡,代代不乏其人。皇帝甚至“以走马承受一言,便易边帅”以致其“气焰赫然,都总管反趋承之不暇”。

三是侦探臣民。在43名入传宦官中,曾掌、领、勾当、干当、管干皇城司者多达11人。当时人说:“皇城司在内中最为繁剧,祖宗任为耳目之司。”其职责不仅是拱卫皇城,而且有权派遣亲事卒侦探臣民动静。

四是审理案件。在43名入传宦官中,如果仅仅依据《宋史·宦者传》,曾担任这类差事者不过3人而已,可是实际上远远不止此数。《宋史·宦者传》称,雍熙年间,阎承翰受宋太宗派遣,前往广州,将图谋不轨的广南东路转运使王延范逮捕下狱幷就地处死,仅由此也可见宦官权势之大。宋仁宗以后,皇帝亲自下诏审讯犯法官员,称为诏狱,幷形成制度,其主持者常常是皇帝特派的宦官。

五是统辖皇城司指挥的数千名亲事卒。马端临以为,北宋皇城司指挥的数千名亲事卒,类似于汉朝的北军、唐代的北衙。他在记述皇城司交由入内内侍省的宦官主管时说:“皇城司,以入内两都知主。……而殿前不复预此。”马端临惟恐人们不懂,最后特意加上一笔,画龙点睛:“ 此祖宗处军政深意也。”深意就在于借助宦官力量,防止武将捣乱。朱熹讲到此事,可谓一语破的:“以制殿前都指挥之兵也。”还是不相信武臣啊。

其他如前后两省的下属部门如往来国信所,其职责是掌宋辽通使交聘之事;军头引见司,其职责是掌诸军拣阅、引见、分配之政。这些职掌显然不属于宫掖中事。何况北宋宦官幷不仅仅在任职于前后两省及其下属部门,某些机构的官员甚至明文规定必须由宦官担任或者以宦官为主要选用对象。如《宋史》卷164《职官志四》称:

三馆……以内侍二人为勾当官;

群牧司……副使一人,以閤门以上及内侍都知充。

《两朝国史志》云:

皇城司,勾当官三人,以诸司使副、内侍都知、押班充。等等

宋代宦官用事,起于何时?通常有4种不同的说法:“始于宋太祖说”,柴德赓认为:“追原祸始,启于太祖”;“始于嘉祐说”,蔡京的小儿子蔡絛写道:“本朝宦者之盛,莫盛于宣和间,其源由嘉祐、元丰,着于元祐”; “始于宋神宗说”,宋宁宗朝宰相赵汝愚指出:“神宗皇帝时,始令王中正、李宪稍预边事”;“ 始于崇宁说”,两宋之交的著名学者胡安国声称:“ 崇宁以来,奄寺得志”。北宋宦官监军固然始于宋太祖朝宦官李神祐,可是南宋人吕中指出:“然但使之督战,未使之将兵也。”何况谁也举不出宋太祖时有任何一个权势显赫的宦官,相反倒可以举出不少宋太祖防范宦官弄权的措施。柴德赓此说未免失之偏颇。应当说北宋宦官用事始于宋真宗刘皇后垂帘听政时。南宋人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34专门辟有《宦寺专恣》一节,用不少史实证明宦官在刘皇后称制期间“交通请谒,权宠颇盛。”还是比较接近史实的。

宦官用事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端:一是太后临朝称制,后宫与宦官走得近很自然,宋代又是太后垂帘最多的朝代。宋仁宗曹皇后尽管垂帘不过13个月,仍然有宦官任守忠“用事于中,人不敢言其过。”宋英宗高皇后听政期间,宦官陈衍“怙宠骄肆,交结戚里,进退大臣,力引所私。”二是刚明之主“刚好专任,明好偏察”,宋太宗是个刚明之主,号称“欲周知天下之事”。宋神宗是继宋太宗之后又一个刚明之主,他“好令内臣采访外事,及问以群臣能否。”他信用的宦官有李宪、王中正、宋用臣、石得一,被刘挚怒斥为“四凶”。三是昏庸之君当政。宋徽宗宣和年间,宦官权势最为显赫。童贯、梁师成、杨戬、李彦权势熏天。童贯有“媪相”之称,“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岳牧、辅弼多出其门。”梁师成有“隐相”之称,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

客观讲,宦官不是“坏人”的代名词,不少宦官即使在封建文人笔下,也号称“公忠奉上”,受到了“服勤左右甚淳谨”、“宣传指挥颇称旨”一类的称赞。皇帝因而“爱其忠”,以致“眷遇最厚”,甚至付予他们“细务悉令裁决,不须中覆”的特权。在《宋史》有传的43名北宋宦官当中,受到这类称赞的多达23人,超过总数的一半。这比汉唐好多了。

宦官参预政事,卷入皇室内部的纷争。宋太祖死时,王继恩站在宋太宗一边,公然违反宋太祖宋皇后的旨意,促成宋太宗登基,宋太宗因而“忠之,自是宠遇莫比。”王仁睿在宋太宗时,秉承宋太宗旨意,参与诬陷宋太宗的弟弟秦王赵廷美谋反,结果赵廷美被谪贬到房州(治今湖北房县),不久忧悸而死。他如阎文应在宋仁宗时参与后宫争宠,任守忠在宋仁宗曹皇后垂帘时参与曹皇后与宋英宗的母子矛盾,郝随、刘友端在宋哲宗时,参与孟皇后废黜案,宋钦宗的亲信宦官梁平、李彀甚至主张在宋徽宗从镇江返回开封时,即使不拒之于城外,也应严密加以警备。宦官卷入大臣的权力之争,如宋真宗时,寇准与丁谓两位宰执大臣相互党同伐异,宦官周怀政与寇准串联通同,而雷允恭则同丁谓沆瀣一气。宦官甚至卷入皇帝的废立活动。王继恩在宋太宗病危期间,串通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企图拥立已被废为庶人的宋太宗长子赵元佐为皇帝。被宰相吕端果断予以制止。周怀政在宋真宗重病期间,企图杀掉宰相丁谓,拥立太子赵祯为皇帝,奉宋真宗为太上皇,废宋真宗刘皇后为庶人。丁谓事前得到密报,在宋真宗和刘皇后的支持下,抢先将周怀政逮捕并处斩。作为皇帝亲近的宦官总是深深卷入权力角逐之中。

在士大夫当中,对抑制官的权势、制裁用事的宦官发挥作用较大的,除了宰执大臣而外,还有以下两类官员。一类是两制官即翰林学士和知制诰(或中书舍人)。另一类是台谏官即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

把北宋灭亡归咎于“阉祸”是不公允的,徽宗“六贼”当中,恰好是外官3人即蔡京、王黼、朱勔,内官3人即童贯、梁师成、李彦。至于其首恶,则非蔡莫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宋代的宦官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