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江招安之谜

(2010-06-24 08:28:30)
标签:

文化

宋史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宋江招安之谜

——宋史札记之四十五

我楚狂人

宋江招安之谜,这个问题分两个部分来说,首先是历史上的宋江有没有受招安?其次是小说中的宋江为什么热衷于受招安。

先说历史上的宋江有没有受招安。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新的研究成果,恐怕依旧是一个悬案。因为支撑宋江受招安与没有受招安这两大观点的材料都非常充分,非常可靠。这实在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支撑宋江受招安的史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宋史》中的《侯蒙传》和《张叔夜传》。《侯蒙传》记载,是侯蒙见到宋江等人强悍的战斗力,建议朝廷招安,并且用来对付其他农民军。此意见得到了朝廷的采纳,并且令侯蒙总其事。与之相印证的是《张叔夜传》中说到,张叔夜具体负责招安工作,与宋江联系,最后由于招安成功,收到封赏。侯蒙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智谋之士,张叔夜更是战功卓著的名将,最后抗金殉国。正史言之凿凿,似乎不容怀疑。但是元代脱脱主持编修的《宋史》向有粗疏的恶誉,一旦出现与之对立的史料,很容易被怀疑。

支撑宋江没有受招安的史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折可存墓志铭》。折可存是北宋末年的朝廷中级将领,在他的墓志铭中写道,它是因为擒杀宋江有功而被提拔的。《折可存墓志铭》详细描述了张叔夜指挥把宋江队伍围困在海边,事先伏兵烧毁了宋江的战船,截断了宋江等人的退路,然后一举成擒。墓志铭一般都可以看做一手材料,大多墓志铭虽有“谀墓之词”但是大节上不会胡编乱造,因为不敢欺骗鬼神。何况宋江等已是出了名的“悍匪”,恐怕也伪造不来。再说,《折可存墓志铭》早于《宋史》成书百多年,更容易获得真实史料。但是,墓志铭通常只能作为佐证材料,既然存在“谀墓之词”,难道就不会夸大失实?

还是存疑吧。

再说小说中的宋江为什么热衷受招安。这个问题其实不复杂,宋江本身就是一个官迷。他本来根本不会上梁山的,他与梁山勾搭的隐情暴露,失手杀了阎婆惜,发配充军他也不肯造反。直至醉题反诗,要掉脑袋,才反出江州上梁山。

当时有句话,“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宋江逼上梁山后就是剑走偏锋,实行这条路线的。可以讲,宋江从上梁山第一天起,就在为招安做准备。

梁山最早晁盖留下的班底,是彻底对朝廷绝望的反叛者。无论是失意知识分子吴用、公孙胜,还是处于社会社会最底层的阮氏三雄、刘唐、白胜,还是万念俱灰的林冲,都已经彻底与朝廷决裂。宋江上山后,特别是晁盖去世后,宋江有意识地培育壮大自己受招安的队伍。他先后用各种手段把卢俊义(当然包括后来起重要作用的燕青)、关胜、张清、呼延灼引上山。拉拢了重要的军师吴用和重要将领花荣,愚弄了李逵。“冷藏”了反对派骨干林冲、鲁智深、武松。在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

为了受招安,他不惜牺牲“兄弟”情分,放走了辛辛苦苦抓来的梁山大敌高俅,令林冲心灰意冷。他甚至开后门到皇帝的情妇名妓李师师处,终于如愿以偿。

小说中宋江实在是一个最令人厌恶的人物,他的虚伪,他的卑躬屈膝,他的假仁假义,都叫人恶心。他的悲惨下场只是咎由自取。临死还要害死可能造反的李逵,真正是至死不悔。

处心积虑受招安的宋江,一个罕见的反派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